3月16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纪东方)备注栏仍为“落实反馈意见中”。
上述资料显示,这家所属领域为数字移动通信产品的公司的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保荐代表人为王旭和张志国;会计师事务所为利安达,签字会计师为温京辉和黄程;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国联,签字律师为张党路和张广丽。
但是,对于募资规模、发行股数、募资投向、股东情况、财务数据等详细情况,证监会上述信息并未披露。
实际上,世纪东方(430043)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已三年,更重要的是,该公司主业与高速铁路关系紧密。
本报独家获得的世纪东方IPO募资文件显示,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090万股,募资分别投向“机车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建设项目”、“行车安全预警系统扩产与技改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但记者发现,受高铁景气下降影响,其中两个项目2011年下半年营收呈下滑态势,前景堪忧,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许也受波及。
事实上,早在2011年7月,世纪东方便已向证监会提交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由于公司主要技术和技术人员皆出自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通号院)——与“7·23”事件相关方,这家拟上市公司备受瞩目(详见2011年8月17日《世纪东方IPO追问之一:一群来自“通号院”的上市者》、8月18日世纪东方IPO追问之二:铁路局“供养”八成业务 投资趋缓应收款堪忧)。
2012年3月,经历近8个月的喧嚣后,虽然有关高铁投资的质疑声未退,但坐落在北京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12区的世纪东方,距走进证监会发审委的那间小屋仅一步之遥。2月1日,证监会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信息表时,世纪东方的申报状态即为“落实反馈意见中”。
2012年2月10日和26日,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最新指示精神,世纪东方第二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和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公司章程(上市草案)>的议案》、《关于公司上市后股利分配政策的议案》,对于利润分配政策中的现金分红政策做进一步明晰。
3月9日,“7·23”事件后世纪东方的首份年报发布,这也是其自递交上市申请后的首份年报。“这份年报的重要性对于世纪东方不言而喻。”世纪东方在新三板的主办券商国信证券相关人士表示。
高铁投资放缓的利空如何在年报中释放?如何满足IPO高增长业绩的需求?都是横亘在冲刺资本市场的世纪东方面前的重要问题。
对此,公司在年报中表示,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将铁路的安全运行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全关键设备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铁路运输安全为核心的专用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与之相关的工程及技术服务,主要产品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随着公众对于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提升,有利于推动铁路专用通信行业发展,促进公司中长期经营销售。
展望2012年,世纪东方称,将继续巩固在机车综合无线通信系统、行车安全预警系统市场的领先地位;继续拓展铁路专用通信网络建设以及专用通信设备运营维护市场,逐步实现公司从设备供应为主到设备供应与技术服务并重的产品结构转变;逐步拓展城市轨道交通等其他行业的产品市场,实现公司产品市场的多元化。
世纪东方年报显示,2011年,营业收入约2.38亿元,同比增长38.73%,净利润4260.6万元,同比增长28.9%。每股收益0.69元。
2011年高铁投资全面减速,但世纪东方的业绩依然满足IPO基本要求,但身贴“高铁投资”和“通号院”鲜明标签的世纪东方难掩众口,IPO之路引来业界连串追问。
募投两项目营收萎缩
或成明日黄花
世纪东方的IPO可以回溯到2009年。
2009年下半年,创业板推出伊始,世纪东方便有意踏上IPO之路。但2009年1月登陆新三板披露的第一份年报显示,2008年还亏损1290万元。
2010年底,高铁投资热潮涌动,世纪东方业绩随之暴涨,IPO计划正式浮出水面。
“按计划,世纪东方IPO准备2011年7月申报,并希望年底上市。”一位接近世纪东方的知情人士透露。
2011年2月17日,世纪东方董事会通过《关于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议案》。3月8日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并于当年7月上报证监会。
“实际上,公司上报IPO申请前,高铁投资就已放缓,当年3月以来,高铁投资的新一轮招标基本暂停。”上述知情人士坦言,与高铁相关的公司2011年上半年大部分收益都来自2009年或2010年前的工程合同。“‘7·23’事件则把对有关高铁投资的质疑推向高潮。”
本报记者获得的世纪东方IPO募资文件显示,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090万股,募资分别投向“机车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建设项目”、“行车安全预警系统扩产与技改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据上述有关募资计划文件显示,上述3个募投项目投资总额依次为1.32亿元、3000万元和2200万元。由此计算可知,募资金额合计约1.84亿元。
“发行计划实施后,实募资金较募资项目需求若有不足,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实募资金若超过募资项目需求,则剩余部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或根据募资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确定新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项目。”世纪东方上述募资文件显示。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世纪东方募资三个项目中,除“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难以业绩定调衡量外,另两个项目随着高铁投资热的衰退,作为公司主营,其带来的营收已巨幅下滑。
世纪东方年报显示,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组成中,行车安全预警系统营业收入约5017.8万元,机车通信无线系统的营业收入1.24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3326.2万元和4014万元。
而其上报监管层的财务数据显示,两项业务201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157万元、9473万元,前者降幅不大,后者还有增长。
但世纪东方2011年半年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行车安全预警系统”和“机车通信无线系统”的营收分别为2446.6万元和7555万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532.7万元和2326.2万元。
这意味着下半年,上述两个系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71.2万元和4825.3万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783万元和1687.8万元。
而2010年下半年,上述两个系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506.08万元和6097.5万元。营收同比分别下滑达42%和20%。
2011年上半年,世纪东方利润同比增长2倍以上,2011年全年利润同比增幅缩小至28.9%。
值得注意的是,“行车安全预警系统”和“机车通信无线系统”两个项目正是世纪东方IPO融资的主要募投项目,两者投资金额分别占IPO融资总额的71.7%和16.3%。
这意味着世纪东方计划将占比超过八成募资投向受行业影响大降下幅的产业扩张。
而据证监会发布的部分2011年创业板IPO被否企业原因的公示显示,“募投项目不确定性,经营风险较大”已成为被否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
世纪东方IPO能否通过发审,只能拭目以待。
京石武客运专线四电集成项目成为业绩新亮点?
或许是上述两大主营业务萎靡不振,即将闯关IPO的世纪东方似乎急于证明其拥有业绩增长新亮点。
“由于2011年上半年高铁投资依旧火热,一定程度掩盖了下半年有关企业业绩增长的尴尬。”一位曾涉足高铁投资的央企负责人士在“7·23”事件发生后对记者表示。
世纪东方在年报中坦言,“2011年,公司两大类主营产品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机车综合无线通信系统业务保持稳定。由于2011年执行的列车安全预警系统的合同较少,故该产品销售收入比2010年有一定程度下降。”
但公司又称:“随着京石武客运专线项目四电集成项目的建设开工,综合业务接入网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6101.80万元,成为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个增长点却难逃包装嫌疑。
“随着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发展,为适应高速铁路的运营要求,需要先进的专用通信系统对运营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信息快捷畅通。”国内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领域的领头企业——中兴通讯(微博)(000063.SZ)一位技术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因为高铁的特殊性,高铁专用通信网应由统一专用的综合业务承载平台、综合业务接入网、通信业务系统及通信支撑系统构成,“无论是综合业务接入网还是所谓‘行车安全预警系统’和‘机车通信无线系统’其实都是和高铁业务精密挂钩,高铁投资减缓,上述几项系统的需求程度同样成正比例减缓。”
显而易见,世纪东方新的业务“增长点”——综合业务接入网难逃高铁投资趋缓的劣势。
世纪东方财报中,一个细节变动从侧面证明其业务“增长点”被粉饰的可能。
上述年报显示,世纪东方的营业收入共分四块,其中分别包括行车安全预警系统、机车通信无线系统、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其他。2011年,四块业务营收分别为5017.8万元、1.23亿元、6101万元和385万元。
而2011年半年报中,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由行车安全预警系统、机车通信无线系统和其他三块构成,其他收入多达1947万元,比2011年全年的其他收入高出近1400万元。
“综合业务接入网收益之前的确是放在其他收益门类核算,该部分收益也是因为承接京石武客运专线有关项目,才有超过公司其他两项主营业务的收入。”上述接近世纪东方人士透露,而京石武客运专线有关四电集成项目招标是2010年9月进行,只要高铁投资继续暂缓,利润增长点的可持续性便难以保证。
业绩增长的可持续问题,同样是2011年创业板折戟公司的四大原因之一。
客户高度集中“铁老大” 应收款困扰资金回款
如果高铁投资未曾放缓,那么世纪东方沿着新三板涉“铁”公司世纪瑞尔(300150.SZ)、佳讯飞鸿(300213.SZ)的转板之路,登陆创业板将是大概率事件。
2011年7月15日,世纪东方率先在新三板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1.19亿元,同比增125.97%,净利1688万元,同比增228.17%,每股收益0.27元,接近2009年全年水平。
世纪东方称:“报告期内,铁路行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京沪高铁的开通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铁路投资政策变化的影响, 世纪东方早有体会。
公开资料显示,世纪东方2006年和2007年盈利,2008年突遭巨亏,截至当年11月末,累计亏损1680万元,与2009年净利相当。
对此,世纪东方解释称:“铁道部新建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基建项目投资较大,更新改造类的项目受其影响,部分项目相应顺延,对公司2008年度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上,世纪东方不仅对高铁投资规划依存度过大,就算行业风向未变,其客户集中度过高,也是影响其持续经营盈利的潜在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世纪东方产品销售面向铁路市场,具体可分为由铁道部直接投资的国家铁路市场和地方政府及企业投资的地方铁路、铁路专用线等市场。2006年度及2007年度,其前五大销售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2.41%、97.30%。
“景气度高时,业绩增长迅速,客户集中往往能给其业绩增长提供保障,行业一旦面临寒潮,抗风险能力成倍递减。”上述接近世纪东方的人士坦言,但经历2008年大亏后,主要客户集中度似有改善。
财报显示,2011年,世纪东方七成业务集中于五大客户。其中,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居首,贡献营业收入的24.66%;北京、成都、南昌和沈阳四家铁路局分别以营收占比19.49%、12.01%、8.52%和7.47%。五家客户贡献营收1.72亿元,占比72.15%。
尽管世纪东方客户多为铁路局等付款信用级别较高的单位,应收款的回收能力相对较强,但铁路投资现已放缓,加之高铁投资短缺,中国铁建(601186.SH)等企业多项工程被拖欠巨额铁路建设账款造成资金链紧张,使人为涉“铁”企业应收账款的回笼捏一把汗。
截至2011年底,公司应收款前五名单位合计2685.92万元,占应收款总额比例的52.03%。应收款最大的为北京铁路局,约798.94万元,第二、三、五名分别为成都、昆明、郑州铁路局,第四名为北京通号研究院。
“铁路系统工程一般是下半年集中支付和结算,涉‘铁’公司上半年应收款高企不足为奇。”一位长期跟踪道路交通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即便如此,2011年下半年,一些铁路公司的偿付能力已大受影响。
世纪东方年报显示,2011年下半年出票并于2012年1-4月到期的5单应收票据,因出票人无力履约而将票据转为应收款的票据。5笔总额为2014.28万元的应收票据分别来自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和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世纪东方为应对大量资金无法回笼,生产经营需要现金支持的局面,与担保公司签订应收款转让合同,其后高价回购,差价为其支付的“利息”。
仅2011年上半年,世纪东方与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以3000万元转让金额为5114.6万元的应收款,针对上述已转让应收款签订回购合同,回购金额为3088万元,并规定应于2011年3月31日前支付手续费、利息等共计88万元,2011年7月31日前支付本金3000万元。2011年6月底,世纪东方已结清上述款项的手续费、利息等,并已支付本金2300万元。
2011年8月初,世纪东方再次签订合同,约定将铁道部应收款2002万元给予转让,以获取1000万元现金,并约定4个月内以1031万余元回购该笔应收款。
上述长期跟踪道路交通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坦言,世纪东方资金需求度处于进退两难境地。
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世纪东方货币资金约1690万元,同比减少67.6%,预付款项达1327.9万元,同比增长181.6%,存货达2.17亿元,同比增长85%。
众PE押注豪赌高铁
作为拟上市高铁概念企业,世纪东方曾是PE争夺焦点。然而,高铁受到压抑后,或导致PE为其投资担忧。
“早在2009年,一家成立仅三年,注册资本不过100万的公司,便敢于开出5倍市盈率的入股价,但今天来看,可谓捡了大便宜。”2011年“7·23”事故发生前,一位北京资深私募人士就斯时的高铁投资热向记者坦言。
2008年高铁“大跃进”冲锋号吹响,中国每年新增铁路投资3000亿到7000亿元。2009年,铁道部更与31个省市自治区签订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指出,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铁达1.3万公里。这就意味着在巨大投资拉动下,从基建、装备,再到上游零部件,整个高铁产业链步入超长高景气周期。
在此背景下,但凡涉及高铁有关产业的公司都将鸡犬升天。
“正当大家还在为斯时某小公司那‘狮子大开口似’的5倍市盈率的入资价格议论纷纷时,对于高铁相关行业公司的PE入资价格却已猛蹿至8倍-10倍市盈率。”上述北京某私募人士告诉记者。
2011年初,随着一系列铁路投资政策的成果凸现,高铁概念的热潮已铺天盖地席卷投资界,据当时中金公司名为《中国迎来高铁时代》的研究报告指出:“铁道部原中长期规划目标(2020年)正式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2015年)提前实现,但我们认为,仍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此时,对于高铁有关企业的投资价格则已从数月前的8-10倍市盈率跃升至12-15倍。
2010年初,筹备上市的世纪东方成为各家PE眼中的香馍馍。
2010年,实际控制人田秀华、田秀臣兄弟分别将合计930万股通过中关村交易报价系统,转让给自然人徐工、深圳红岭创投、苏州海竞信息科技集团、北京翔奥时达科技、江苏盛世国际投资集团、苏州工业园区润佳和创投、上海冠鹿投资管理、上海津昉信息技术、北京天平伟业投资。
其中海竞信息、红岭创投分别受让300万股,占总股本的4.87%,其余数家风投则分别受让30万-70万股不等。
交易记录显示,这些法人股东的持股成本均为5元/股。2009年度,世纪东方每股收益0.26元,上述PE入股价对应市盈率达19倍,即使2010年,世纪东方每股收益达0.54元,这些PE的入股价相对也超过9.25倍市盈率。
“我们担心的是,接连发生的事件,将导致高铁概念冷遇维持长时间。而有关高铁投资政策发生紧缩,随着此后有关高铁发展的问题陆续暴露,又反过来作用政策调整。”“7·23”事故发生后,上述北京资深PE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八个月后,该人士的担忧似已成为现实。
为何2011年7月26日,高铁投资的质疑不断发酵之际,世纪东方依然选择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
“申请递交日期早已经定了,‘7·23’事件后,一方面对其影响难以预计,另一方面也不想错过上市机会,经过考量后,决定如期进行。”上述接近世纪东方的人士坦言,公司斯时对受此影响后,有关高铁投资政策的变动过于乐观。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2011年8月初,世纪东方IPO申请获得证监会接受,能否过会目前不得而知。但2011年底,记者曾就有关高铁项目上市融资问题与监管层有关人士进行沟通,该人士明确表示,虽没有正式禁令,但敏感时期放行的可能性颇小。
“PE的钱已投进去,世纪东方IPO等待上会,还未出结果,没有结果意味着依然有希望。”上述北京资深PE人士告诉记者。
假若世纪东方IPO过会,那么参股PE将获得多大收益?
记者获得的世纪东方融资计划文件显示,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090万股,计划募资1.84亿元。按此计算,其发行价约8.8元/股。
以此衡量,上述参股世纪东方的数家PE将获得76%的账面收益。参股最多的海竞信息和红岭创投,1500万元的投资在发行后市值或达2640万元。
从通号院脱胎的世纪东方高管们
世纪东方创始人田秀臣是前任通号院研究所所长,公司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几乎都来自通号院。
“7·23”高铁事故不仅让“高铁投资”成为众矢之的,同样也让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通号院)这家本不为人知的央企控股公司一夜成为口诛笔伐的焦点。
斯时,通号院上级主管单位通号集团正欲拉开A股IPO序幕,通号院所有资产纳入上市范畴,但这一切,或许已被搁置。而此刻,另一家名为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电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纪东方,430043)的涉“高铁”企业已率先拉开冲击A股的序幕。
世纪东方和通号院,因为一群高管形成联系。
公开资料显示,世纪东方成立于2002年12月17日,由北京二十一世纪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联同29名自然人出资设立,成立时注册资本300万元,法定代表人田秀臣。
2004年5月、2005年8月、2006年11月,经过数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后,截至2009年初挂牌新三板时,田秀臣和田秀华兄弟直接持股64.15%,法人股东强臣网络持股24.37%,自然人葛鹰龙、赵横根、陈磊分别持有剩余的约11.48%股权。
实际上,世纪东方创始人田秀臣是前任通号院研究所所长,公司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几乎都来自通号院。
田秀臣,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1988年起,便在通号院工作。
葛鹰龙,世纪东方董事、副总裁,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专业,2001-2005年,历任通号院高级工程师、无线通信研究设计所研发室主任。
熊道权,原世纪东方技术总监,现任世纪东方董事、副总裁,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后进入通号院,历任研发工程师、研发主任直到2005年。
高如阳,现任世纪东方董秘、副总裁,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1995-2005年,历任通号院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
李富超,现任世纪东方技术副总监,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经理,2003-2005年,任通号院研发工程师。
冷盛翔,曾任世纪东方监事会监事、生产总监,现任副总裁,2001-2005年,历任通号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现任世纪东方监事会主席赵横根,来自通号院母公司通号集团总公司,2002年前任计划处副处长、科协秘书长;监事刘燕妮,2001-2005年,任通号院研发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