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IPO停摆1年给保荐机构敲响警钟 保荐人面对降薪尴尬

2013-11-13 10:04:03经济参考报 【字体:

    自去年11月浙江世宝成功上市后,A股IPO就进入停摆状态,至今已期满一年了。这一年对于曾经风光无限的保荐机构来说堪称是“过冬”。

    有资料显示,截至10月末,券商承销收入合计17.82亿元,其中15.64亿元来自增发,占比超八成。2012年同期券商的承销收入合计64.25亿元,仅7.53亿元收入来自增发,54.57亿元的收入由IPO贡献。而在IPO投行业务颗粒无收的同时,降薪也成了保荐人必须面对的尴尬。去年以来,已有不少证券公司降低保荐代表人月度岗位补贴,没有项目在审的保荐代表人甚至被取消月度津贴。

    IPO停摆一年,保荐机构欠收度日艰难,这一点有目共睹。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人,保荐机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众所周知,保荐机构欠收是因为IPO停摆的缘故。但IPO为何停摆呢?在这个问题上,保荐机构本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然本轮IPO停摆了一年,但停摆的原因与管理层救市无关。虽然去年5月中旬以来,股市单边下跌,市场上呼吁暂停IPO救市的声音不绝,但管理层始终强调的是股指下跌与IPO无关。即便是去年11月之后,IPO进入实质性暂停状态,但管理层的说法也只是放缓新股发行节奏。可以说,从管理层的表达中,丝毫没有暂停IPO来救市的意思。而IPO停摆最主要的还是新股发行环节出了问题,这也导致了后来对IPO公司进行专项财务检查,而新股发行环节所暴露出来的最终还是新股发行制度的问题。实际上,面对IPO重启问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也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IPO重启,必须对原有办法进行较大限度的改革,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所以重启IPO必须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新股发行要在改革意见发布实施后才能启动。

    当然,新股发行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归到保荐机构的头上。但新股发行环节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几乎都与保荐机构有关。比如,新股“三高”发行的问题,这其中,保荐机构显然是主要的推手。一方面发行价越高,超募资金越多,保荐机构得到的保荐费用就越高,就越能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越能够拿到更多的IPO项目。另一方面,不少保荐机构同时又是发行人的股东(由于券商直投的缘故),因此为了发行人的利益,也为了保荐机构自己的利益,保荐机构也乐意把发行价格推高。

    又如新股上市后业绩变脸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渎职,对发行人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只是做一个“签字保荐”。二是保荐机构为发行人弄虚作假出谋划策,甚至大包大揽发行人的造假行为。

    正是由于新股“三高”发行与业绩变脸闹得股市上怨声载道,因此这才有了IPO的停摆,有了IPO制度的再一次改革。可见,IPO停摆一年分明是保荐机构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这个问题上,保荐机构一定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如果保荐机构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总是为了个体的利益而来损害市场的整体利益,那么IPO停摆就是对保荐机构最好的教训。但愿保荐机构都能把这个教训铭记在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