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牵线技术转让
事情还要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当时,以色列封装企业Shellcase开发了ShellOP和ShellOC等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技术。不过,虽然该公司已在加拿大上市,却处于常年亏损的状态。英飞尼迪创始合伙人、总裁高哲铭(Amir Gal-Or)回忆接触Shellcase早期不禁皱了皱眉头,“公司经营不善、管理也比较混乱。”
在将其私有化后,英飞尼迪逐渐将视线投向了中国。“我们不仅仅是财务投资者,更是看中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高哲铭回忆着投资的决策,“我们善于定位技术的市场潜力,并试图将财务和技术结合在一起。晶方科技就是一个案例。Shellcase的技术非常好,但以色列只有zero market(可忽略不计的市场)。同时,亚洲日本和韩国的市场显得过于成熟。可以想象,如果把Shellcase的技术引入这两个国家,前景不会比现在的晶方科技好。”
据披露,晶方科技的董事长兼CEO王蔚曾任职于以色列半导体企业Camtek。在其撮合下,英飞尼迪选择在半导体产业链集中苏州工业园区将Shellcase技术落地。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旗下的中新创投的资金也令技术在苏州落地,而非简单的授权使用,“以色列的专家和主要设备都进入晶方科技。”
一位内地顶尖晶圆制造企业的高管表示,封测企业很多,晶方科技的规模不能算大,不过晶圆级封装确实是很不错的技术,“另外TSV(硅通孔)有向3D封装发展的潜力,如果能将技术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公司的技术绝对是走在前列的。”
由于发起人均与金融资本有密切联系,晶方科技的股权结构异于普通IPO企业,呈苏州国资与英飞尼迪势均力敌的状态。董事会席位上,6名非独立董事中,2名来自以色列,2名来自苏州方面,1名为第三大股东委派,还有各方共同委派的王蔚。对于能否有效控制,高哲铭显得非常淡定,“我认识这些人(管理层)好多年了,我的原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公司治理可以通过法律和市场反馈得以体现,日后将越来越透明,作假会变得很难。”陈小刚则认为,“公司的日常运营还是应该由董事会和管理层说了算,除非股东不相信管理层,那么谁控制公司才变得重要。”
创造价值大于赚快钱
“早期投资是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成功需要运气,而运气来自两方面要素,即不懈的努力和乐观的心态。”高哲铭总结道。
秉承这一宗旨,英飞尼迪从以色列来到中国,透过旗下17支美元/人民币基金和数个孵化器管理超过上百亿的资产和上百家企业。陈小刚表示,我们在TMT、医药、水处理、清洁技术、安防、现代农业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选择这些领域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共同特点是,以色列都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英飞尼迪另一大显著的投资特点在于,其采用“创新技术引入+跨境资本投资”的投资模式,如晶方科技。据高哲铭介绍,目前英飞尼迪正在帮助一家中国企业收购以色列的医药技术,使其尽量的本土化,这一做法赢得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全力协助;同时,我们也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以晶方科技为例,从仅拥有核心技术到与资本市场接轨,过程长达十年。除了拥有好运之外,还体现出英飞尼迪对于产业投资的先知先觉以及沉着的耐性。“我们不仅仅停留在财务投资的层面,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经营管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市场和技术是关键。我们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希望能创造出真正的社会价值,而不仅是财务价值。”高哲铭告诉记者。“我的哥哥在北京定居17年,目前我的全家也居住在北京,我的儿子正在北京上大学,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我们来中国投资的目的,是为创造价值,而不是赚快钱。”
然而,历时如此之长的投资周期对于LP来说也是一项极大的考验。高哲铭坦言,LP的配合是沉下心来做好投资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资金来源的选择,大约60%来自机构投资者,40%来自个人投资者。“我们会告诉LP,我们追求的并非简单的财务价值,所以耐心是必备的素质。作为发起人去成立一家企业,从投资到退出的过程很难在三五年内完成。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都希望很快就能获得投资回报,所以我们要试着教育他们,包括LP和政府。”
不过,陈小刚亦表示,英飞尼迪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八九年的时间来变现。通过并购方式退出会快一点,当然我们也在寻求并购和IPO之间的平衡。一些项目在投的时候就会有预判,肯定不会上市,另一些则处于两可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