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巴菲特跟这两个中国人说了些什么?陈久霖、汪潮涌亲述

2015-5-9 6:30:55中国企业家 【字体:

巴菲特跟这两个中国人说了些什么?陈久霖、汪潮涌亲述

    以下是陈久霖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邀请写下的参会心得:

  陈久霖:“股神”是对巴菲特的曲解

  5月1日,我前往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人口不足40万的奥马哈小镇,参加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50次股东年会。

  十五六年前,我还在新加坡工作时,中国航油战略投资部主任曾炜就常常在我面前提及沃伦·巴菲特。

  他和许多人一样,称巴菲特为“股神”。记得又一次,他甚至对我说:“陈总,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巴菲特式的人物。” 我那时无知,并不了解巴菲特是何方神圣,我只是埋头展开国际大笔并购,希望像当时《中国企业家》杂志描写我的一篇封面人物文章中所说,“买来个石油帝国”。

  因此,即使是成为“神”,我也不希望变成一个“炒股票”的人。后来,在我更多地了解巴菲特之后,才发现他并不是大众眼中顶礼膜拜的“神”,更不单单是一个股票交易员,而是一个值得终身学习与敬重的人。

  当天的股东大会从早上八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半。除了播放宣传片和午餐外,会议的主要内容还是85岁的巴菲特先生以及他的终身搭档——91岁的查理·芒格先生回答股东和其他与会者的提问。

  会议一结束,巴菲特和芒格就不顾劳累,径直走到我们等候的209小会议室,小范围地和我们交流。

  我坐在第一排,巴菲特和芒格坐在我的对面。交谈后,我们合影留念。当我将我的新书《地狱归来》送给巴菲特时,他亲笔给我写了一封贺函,并表示他期待《地狱归来》英文版问世,一旁的芒格先生还特意摆好了姿势示意我拿着《地狱归来》与他合影留念。

  在我零距离接触过巴菲特后,我了解到巴菲特并不喜欢别人称他为“股神”。不仅如此,在我当面聆过他的人生经历后,我越发感到,外界冠以巴菲特以“股神”称号,其实是对巴菲特的曲解,也是对他智慧的片面认识。

  称巴菲特为“股神”的言外之意,只是把巴菲特看成是一个“炒股票”的,同时,也认为巴菲特今天的成功有“神”一样的运气。

  事实上,这与巴菲特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他不仅仅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也有投资并购,比如,我此次访问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全资子公司——商业资讯公司(Business Wire),就是巴菲特于2006年与原股东直接谈判而达成的并购交易。

  我问公司CEO当年的并购过程,得到的回答是,那次交易非常简单:Business Wire的原股东年事已高,希望脱手,而巴菲特又看中了公司充足的现金流,于是,买卖双方一拍即合,似乎少了很多外界揣测的你来我往似的拉锯谈判。

  此外,我还参观考察过被巴菲特并购的内布拉斯家具商场,接待人员解释说,巴菲特看中了公司当时的规模,双方仅仅签署了一页纸的协议就完成了整个并购。而这个6000万美元的交易竟然是巴菲特第一笔最大的并购交易。除此之外,巴菲特还拥有5家保险公司,他还亲自经营纺织厂十几年。所以,巴菲特实际上是“三位一体”:投资人+企业家+保险家。

  现如今,更多的人看到的都是巴菲特功成名就的一面,却忽略了他的艰苦创业的经历,深入了解巴菲特的人生经历才知道,他小时候送过报纸,买卖过土地,做过弹子球机的生意。而他进行股票买卖则是受其做股票经纪人的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后来竞选担任过参议员和众议员)。

  似乎很少有人关注巴菲特成功背后积累的轨迹。值得注意的是,他50岁时的财富是一亿美元,55岁时为1.5亿美元,直到2008年才达到628亿美元,一举成为世界首富。所以说,巴菲特今天的财富是厚积薄发,逐步积累起来的。

  在这次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用“滚雪球”来形容他今天的财富和其它成就的过程。

  他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商业模式并不担心别人复制,因为它是长期而艰难地发展起来的。很多人等不及那么久的时间。”

  其实,巴菲特除了一开始就受其恩师的影响而自始至终地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外,他的商业模式也是不断摸索与完善的。他曾经很长时间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当作一家纺织厂来经营,只是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了机会才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投资控股集团。

  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资金充裕,每天账上资金高达200多亿美元。

  但在创业初期,巴菲特也像现在的其他“创客”一样,曾四处募集资金,并屡遭挫折。1957年,他还只是为几个亲戚朋友打理区区30万美元。当年,在泌尿科医生埃德温·戴维斯等5个主要合伙人的帮助下才拿到5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其中,戴维斯医生拿出10万美元。1960年,他又在心脏医生威廉·安格尔的帮助下,通过多次演讲,进行今天我们所说的“众筹”,取得了11名医生的资金。

  巴菲特也曾遭遇多次重大投资失败,他在第50次股东年会上举例说,他用股票收购过的一家英国公司,就曾损失了60亿美元。他也曾经历过几次股市下跌而导致的重大账面亏损。

  “神”是《圣经》中的形象。依据《圣经》,人是神的受造物,人不可能成为神,人只能信仰神、敬畏神。诚实地说,我不希望巴菲特是“神”,因为我要向巴菲特学习,期盼有朝一日成为他那样的人。巴菲特对我说,他也不想别人把他视为“神”,他希望他的精神能得以传承,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巴菲特告诉我,他最崇拜的人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他尤其喜欢卡耐基的一句名言“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死后依然留有几百万美元的财富。”

  因此,巴菲特四处演讲,并爱好写作,散布财富。他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佛教的“财布施、言布施、法布施”的传承与传经送宝之道,虽然他并没有佛教倾向。

  巴菲特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在全世界拥有万千拥趸,我也是其中之一。但在我看来,学习巴菲特不能东施效颦,而是要学习他的精神内涵;不是学习达到他的财富高度,而是要学习触及甚至延伸他的思想深度。

  除了在“术”的层面上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长期持守”原则、不断完善的“股票投资+实业并购+保险金融”的商业模式外,还要在“道”的层面上学习巴菲特的“滚雪球”的心力、艰苦创业的思想、专注极致的作风、反哺社会的精神。

  最后却是最重要的是,创业也好为人也罢,我们都要耐得住寂寞、孤独与冷落。这个世界上,几乎90%的以上的人都只看到眼前利益,却不会憧憬未来的风景,殊不知,巴菲特熬过了多年的清苦才终究累积到今日的成就。

  在股东年会上,我还观察到的一个细节是,即使在如此隆重的50周年股东大会上,人们还是习惯把目光仅仅集中在巴菲特身上,却忽视了仅次于巴菲特的查理·芒格。但熟知巴菲特的人应该了解,没有芒格就不会有今天的巴菲特。但,大会上已然很少有人向芒格提问。他始终被冷落在了巴菲特的光环之外。

  在209会议室小范围会面结束后,代表团成员也都向巴菲特蜂拥而去,但这一次,我选择走向芒格,去打破他的孤独。

  其实,我内心想,如果有另一个巴菲特值得我去辅佐,我宁愿去“享受”芒格的孤寂。

  以下是汪潮涌巴菲特股东大会手记:

  五月二号的早晨,一场突然降临的大雨飘洒在美国中部小城奥马哈的上空,漫天的水帘没有阻挡住前来参加巴菲特公司五十周年庆典的热情。来自全球数万名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齐聚奥马哈市的世纪联合中心广场(Century-links Center),早上七点多钟,五万多人的室内大会场就已经座无虚席,更多的人就在展览中心一层摆满伯克希尔旗下公司的各种展位与琳瑯满目的产品之间流连驻足。据说每年的股东大会都是一个巨大的商品交易会,巴菲特和公司的高层极尽所能地为旗下的公司作免费广告与促销,伯克希尔下属公司(A Berkshire Hathaway Company)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品牌与背书。

  八点钟股东大会正式开始,前半个小时是例的电影时间,从无比炫丽的可口可乐生活秀,到GElCO保险公司的可爱活泼的小壁虎,从预制小木屋到钻石珠宝店,从新能源电厂到铁路运输,从洁净水到牛仔装,到最后一场万众期待却嘎然而止的巴菲特与泰王争霸赛,大会现场欢声笑语和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又如雷鸣般的逝去,充分展示了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产品与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其说巴菲特是一个杰出的投资人,不如说他是一个伟的美国中产阶级幸福生活的缔造者。他之所以说不投资他看不懂的领域,是因为他不愿意成为一个高深莫测的股票投机者,而愿意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投资者,更愿意看到他的投资能贴近消费者,能够让美国大众的生活更美好。这也许是巴菲特人生使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恰如他的慈善基金和捐赠行为帮助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

  在接下来漫长的六个小时内,作为伯克希尔公司董事长的巴菲特以及副董事长芒格耐心细致、机智风趣地回答了股东的的各种问题,其中有专业机构的投资人,也有普通个股东,其中不乏家庭主妇和年轻学子。对于关于旗下公司有超额利润率和裁员等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巴菲特非常严肃、数量化的作出解释,认为合理的利润与合理的裁员是必要的。有人说巴菲特旗下的针对低收入人群的预制房屋业务毛利率26%偏高,他不认同,因为该业务的税后利润只有2%。对于在会场外举牌抗议裁员减薪的公务机员工,巴菲特认为飞行行员平均十四万美元的年薪已经是不错的工作,公司必要的成本削减是必要的。来自德国的股东问到他对投资德国公司的看法,巴菲特非常认同德国公司的产品质量与公司治理水平。对于伯克希尔的五大业务板块:银行保险、新能源、交通与公用事业,制造消费与零售,以及金融投资业务,巴菲特与芒格分别一一介绍与解答,两位老的睿智与风趣的对话引来阵阵掌声。

  作为全球市值前五名的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的利润超过一百八十亿美元,市值高达三千五百多亿美元,公司的股价每股高达二十一万五千多美元,比五十年前巴菲特接手时的股价整整增值了二万多倍。在我看来,之所以巴菲特能够创造举世无双的投资业绩,原因有三:1、拥有一个多元业务的上市公司,不断注入低市盈率投资的企业获得价值的提升;2、控制几家保险公司,以其拥有的大量的浮存金作中长期股权投资;3、以复合基金的模式重仓十家大型财富五百强企业。

  也许是现场有一千多名来中国的机构与个人股东的缘故,巴菲特和芒格对于有关中国的提问非常耐心的作答,除了对亚投行问题他们说不太了解以外,在回答一位台湾股东的提问时,巴菲特一再强调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伙伴关系,中美两国也是最重要的投资市场。芒格认为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反腐工作非常有必要,甚至应该加大力度,因为它是创造公平机会的前提。巴菲特认为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与美国二百多年创造的经济规模差距越来越小。他说历史的经验证明所有做空美国的人都以失败告终,未来想做空中囯的人也将重蹈覆辙。一位来自上海诺亚财富刘先生问到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这样的大起大落的新兴市场里能否行之有效?他回答说:只要你相信你拥有的是被投资的公司一部分业务,而不仅仅是用来交易的股票,而该公司有足够的护城河与安全边际低于股价的内涵价值,价值投资理念一定有效。另外,巴菲特提示不要太多关注宏观经济数字尤其是经济学家的观点,要更多去关注你选择投资的行业和企业。对于伯克希尔未来的继承人,巴菲特希望能够是既懂投资又有实体公司管理经验的候选人。

  六个小时的问答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坐在大会场中前方的我,竖起耳朵不想漏掉两位大师睿智机敏思想分享的只言片语。在海潮般的掌声中,我的心潮起伏澎拜。回想二十年前的那个金秋九月,在北京钓鱼台的养源斋,作为摩根斯坦利北京首席代表被微软中国叫去陪客,有幸和当时在中国尚不为人所知的巴菲特以及夫人苏珊单独共进晚餐,为他和盖茨的首次丝绸之路的旅行饯行。两个多小时的就餐时间里,大师就着他钟爱的可乐,一边兴致勃勃地分享他的投资理念。他说虽然当时的伯克希尔没有直接投资中国的项目,但是他们投资的可口可乐、宝洁、美国运通等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都增长很快。他说他直都在信奉“卵巢彩票”的理论,生在美国的他享受到了1930年大萧条后的经济增长六倍多的红利,因此和盖茨一起成为了全球财富榜上的第一和第二。

  生于1965年的我,也是中了中国的“卵巢彩票”,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受益者。“Believe me, young man, you will make huge profit by believing China, your own country!"。 “年轻人,相信中国会有巨大的盈利,要相信你自己的国家。”巴菲特这句醍醐灌顶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我,也在我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四年后,我辞去摩根斯坦利北京首席代表的职务,创办了的投资公司,而公司的名字就是隐含了巴菲特忠告的“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相信中国就会盈利。当时的我,已经三十五岁,比二十五岁就创业的大师已整整晚了十年,而且巴菲特1965年收购伯克希尔公司时我才刚刚出生。但是我的心充满着希望和信心,因为我的事业诞生在GDP增长速度高于美国数倍的并且有着十几亿人口的消费市场的中国,我有充分的机会去和千万中国创业者们一起去创造与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二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和巴菲特见面的美好回忆一直深藏在心底,成为我创业路上的强大动。作为中国最早的本土创投与PE机构,信中利有幸投资了华谊兄弟、中诚信、东等上百家新兴产业的领先企业,我们的资产也获得数千倍的增值。虽然在追赶巴菲特的路上我们还有遥远的距离,但是我和我的团队心中充满着希望和信心,毕竟我们还有三十五年的时间。我深信,当中国的GDP总量尤其是人均GDP能够追上美国的时候,中国将会涌现一批像盖茨一样成功的企业家,也会涌现一批像巴菲特一样卓越的投资人,更重要的是,会涌现一批像他们样充满使命感、公益心和热爱人类和地球的社会企业家,成为中国之幸!世界之幸!

  下午四点钟,已经被近6个小时的股东会问得精疲力尽的巴菲特和芒格专门参加了一场为中国来的股东代表们的闭门会议,在这里二位大师热情地接见了中投公司、外管局高管以及我所带领的正和岛岛邻为主体的民营投资机构代表,并承诺将尽快再次访华。四号早上六点半,当大部分的股东已经离开,巴菲特又和盖茨、芒格出现在我入住的希尔顿酒店,接受CNBC一个多小时的专访。在访谈结束的咖啡时间里,盖茨在我带来的巴菲特传记扉页签名留念,为我们二十年后的重逢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临别,巴菲特打趣地说:希望我们十年后能够再见面!

  短短的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美丽的小城,我们看到来自全世界的巴粉,或在他心爱的牛排馆用餐,或者他居住五十多年的普通得很不起眼的房子前面驻足,更多的人去当地购物中目睹了他和盖茨的乒乓球与桥牌大赛。作为世界首富的盖茨作为独董,整整陪了巴菲特三天三夜,与其说这是多么难得的友谊,更重要的是盖茨夫妇对巴菲特对盖茨基金慷慨捐赠的一种感激与回馈,这种英雄惜英雄的情怀与支持,让人不胜唏嘘。

  在细雨绵绵之中,我们的飞机离开了奥马哈。再见了,奥马哈!这座被广袤的农场环抱的美国中西部小城,这座被悠悠的密苏里河流过的小城,因为巴菲特,你将成为全世界投资者们景仰和向往的地方,也将会被我永远地怀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