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抱着希望职业获得新挑战的热情,时年35岁的会计学老师陈玮以“投简历应聘”的方式,见到了时任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阚治东,不到十分钟的面试后,他完成了向一名职业投资人的转变。彼时是1999年,中国本土“真正懂得风险投资的人不超过5个”。
“这是全球经济的最坏时代,也是PE投资的最好时代。”12年后,他在自己的新书里这样写道。此时,他的身份已经从深创投总裁过渡到了东方富海的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经手的投资项目超过200个,见证国内风投经过中小板、创业板、海外上市等几度历练,其投资项目中不乏如潍柴动力、远望谷、三诺电子诸多知名案例。
“PE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有一个特点,任何一个基金都必须经过募、投、管、退的全流程。根据海外的成熟经验,完成一次全流程需要七八年时间,通常在十年左右。如果以此论,国内2000年左右成立的基金,至今应该刚刚走完一个循环。”
这位特别善于总结,身上仍带着浓厚的学术气息的投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
而事实上,首先,国内早期成立的风投机构屈指可数。其次,PE这个行业在2005年之前,几乎还处在全行业亏损的境况,并没有多少退出案例,属于艰难“窝冬”。在这些国内风投的“老兵”们看来,在2005年之后,中国才逐渐出现了适合PE生长的土壤,而这个周期对基金流程而言实在是短。迄今“全民PE”的繁华胜景下,有多少基金真的“赚钱了”,基本可说是“一笔糊涂账”。
“中国PE的春天总是那么短暂,属于PE的似乎只有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要么无人问津,要么一拥而上。”在新书的开篇,他发此感慨。
深圳风投:本土当家
陈玮当年“下海”的南陲城市深圳可以说是中国最具创业精神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风险投资试点城市,深圳活跃的风投机构数量约200多家。在深圳的风投机构表现出一些独有的特质。比如外资机构相对少,本土机构实力强劲。但当地本土机构的投资风格相对而言与外资机构较像,关注高新技术多于传统行业。他们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同样富有敢拼敢闯的创业者精神。
2007年,陈玮辞去了号称国内规模最大、投资能力最强的“官办VC”深创投总裁职务,与志同道合者共创了东方富海。希望能够成为“富有激情的创业者”群体一员,他用文学的语言表述想法:“海是生命的起点,是生命的过程,也是生命的归宿。就像创业者成功之后变成投资者,再去帮助其他创业者,成为新的创业者,源于斯,又去于斯。”
东方富海当时作为中国最大的本土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亮相。迄今已发行三期基金,规模分别为3亿元、8亿元和25亿元,同时还管理着首期30亿元的皖江物流产业基金,2亿元的杨凌现代农业生物基金以及1.2亿元的宁波科发基金,投资项目超过90家。
目前,本土PE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2000年前后成立,基金时间长、业绩突出、综合实力强,经过市场起起伏伏,形成自己的投资心得,并获得了良好业绩;另一种是2006年左右成立的机构,他们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自己的投资方向,经过几年积累,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而更多的一种则是无论成立时间早晚,由于没有确定的投资思路和方向或相应能力,为机会而努力,但发展平平的机构。
陈玮认为,从市场结构分析,投资逻辑远比具体机会对PE机构发展更为重要。
“目前中国整个投资逻辑和风投环境还存在一定问题,当下中国做得好的基金还是外资机构,他们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使其拥有长期投资理念和专业的GP队伍,强调服务能力。他们教会我们怎么做投资。”他对本刊记者直言道。
在美国,40%以上都是专业基金投资,LP的结构主要有养老金、大学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组成,他们是专投PE领域的FOF(基金的基金)。这些专业基金看的长远,不会催促GP“赚快钱”。
而中国LP结构,从现有数据看,80%以上还是来自于民间资本,“这些钱说实话都是烫手的热钱,谁愿意在一个项目里等个十年八年呢?”
这造成“全民PE”下的投资方式是缺乏技术含量的“拼关系、拼价格、拼酒量”。而这种情况在政策转型、全球经济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正在?生改变,尽管不一定是疾风暴雨式的阵痛,但“洗牌已经开始”。
“本土机构必须越来越关注行业调研、关注早期项目、关注服务能力。”他说。
“红苹果摘完了就得想办法摘青苹果,青苹果摘完了就得想办法种树,这是自然现象,而且将会形成专业梯队,从天使到VC、PE。”
他曾在多种场合表示:只有基金的专业化才能带来投资的专业化,成立专业性的PE基金是趋势。
东方富海投资关注在信息技术、消费品、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医疗、先进制造业,三期基金投资超过11亿元。其中先进制造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项目大约各占30%。投资阶段上则一直秉持着早前确定的20%早期、40%成长期、40%PRE~IPO的投资比例。
陈玮透露,今年他们将会再募集一个新兴技术或节能环保方面的专业型基金,同时还在考虑募集一个早期项目的专项基金。移动互联网和生物医药是他未来最为看好的两大领域,但不看好很多PE们所关注的农业项目投资价值。
他表示,这种行业分布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根据“稳健、专业、品质”的投资逻辑主动组合的结果。在这一逻辑下,以行业、成长阶段为主线构建投资组合,力求减少业绩波动性和单一项目回报不理想的影响。
从人民币基金的增长来看,本土PE正在取代外资PE,成为主场作战的主力。他认为,本土PE的改变非常迫切,不断提炼自己的投资逻辑,即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准则、细节与相面术
“‘宁肯错过,不要错投’,这是东方富海投资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谨慎是陈玮和其投资团队一个标志,这在深圳的创投队伍里显得尤为突出。
“投资是一个专业和长久的工作,我觉得保守一些并没有坏处,尽管我们也因此放弃过很多项目。”他告诉记者。
据称,东方富海的团队每个月要看大约80个案子,只有一两个可能会进入投资。
善于总结的陈玮为他的投资团队总结出很多“要点”,比如“10条准则”、“9个数字”、“7条军规”等等。这也是他作为一名“老兵”的经验积累。
这些“要点”甚至非常细致。比如“9个数字”里包括投资时需要“见过90%以上的股东和管理层、坚持8点钟原则与企业员工一起上下班、到企业至少7个部门进行访谈和调研”等等。
他承认自己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和现象的投资人,这些审慎调查的原则性要求延续着自己的投资理念。在他本人投资的项目里,有“5%左右基本可以判断失败”,其中80%~90%属于人为因素。
“先选赛道,再选选手”是其准则内的一条。前者基于本土PE与外资PE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就是专业化程度的差别,而未来的竞争是专业化的竞争,本土PE必须更关注自己熟悉的领域,再对细分行业进一步了解,以提高专业投资能力。
后者基于如何挑选创业者及创始团队。
“很久以前,国外的投资人就跟我们说,投资要素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早期并没有觉得很重要。但逐渐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关键问题,尤其在中国做投资。”
他提到PE业内流传的一个段子:投资人说经验是重要的,拉里•佩奇和李彦宏笑了;投资人说背景是很重要的,马云和陈天桥笑了;投资人说技术是很重要的,江南春和牛根生笑了。
这说明,在新兴经济下,创业团队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不仅仅是资本、技术和经验,“创业者的特质与行业结合成为新的创业基础。企业成功的关键还要看团队特质和模式的匹配程度。”
特别是早期项目和以人为主要价值的企业,通过交流,甚至是去过往工作单位对其为人处事、口碑如何等的细致考察,来判断创业者的诚信度、胸怀和专业能力,都是PE的工作。
“我们做投资几乎快把市场上相面术书籍买光了。”他开玩笑地说。“在中国,征信体系还不完善,这些经验几乎都是吃亏上当积累出来的。”
在审慎投资风格之下,东方富海的一期基金目前有3个项目已实现投资退出,4个项目实现上市,已上市项目对应投资金额约为9500万元,对应市值近7亿元,远远覆盖一期基金的投资成本。二期基金则有两个项目通过发审会,一个项目投资9个月后实现投资退出,投资收益达77%。
成长性是投资的唯一标准
他的风格使他对于团队优秀、业务有特点的成长型企业有所偏爱。但自基金成立开始就确定的早期项目投资比例,令其整体投资逻辑更为完整,尽管早期项目并不是此前本土PE追逐的热点。
他们对圣妃羊奶的投资,是从联合创始人设立公司、一起建厂开始,直至现在羊奶投产进入全国市场。而在投资唯思软件时企业只有7名员工,有收入但还没有盈利。而现在注册用户突破5000万,在线用户突破8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竞技平台。
早期项目周期长?对GP管理水平要求高,同样对LP的承受力也是挑战。他认为,政府应该在这方面起到更多的推动作用,比如在基金支持力度上鼓励社保基金进入本土PE机构等等。
“很多人担心的早期项目回报时间太长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投资节奏的控制有效解决。比如,基金的期限为5~7年,投资期为2~3年左右,那么,在基金成立初期投资早期项目,既能保证项目发展所需要的充裕时间,也能保证基金内早、中、晚项目的良好搭配。”
由于投资向后,是本土PE的特点之一。在追逐Pre~IPO的项目中,本土PE常常要么只投资不管理,要么只盯资金,怕企业乱花钱。IPO才是他们的“指挥棒”。这也导致“全民PE”之下,越不需要资金的企业,PE越是追着投资;对于早期项目,除了专业能力强的PE,几乎无人问津。
“2011年开始出现一种现象,融资企业挑选投资者开始挑品牌、挑能力、挑专业、挑服务,这是创业者进步的标志,也迫使投资机构进一步提高。”陈玮表示。
对于很多被投企业而言,外部投资人进入后带来的战略眼光和管理经验越来越为企业团队所重视。
陈玮是财务出身,他提出了“1+1”的投资模式,也就是投资+会计管理服务,为此,2011年东方富海专门整合了一家会计事务所,以期在这一模式上能够更系统、更到位。
“专业的PE是创业者的教练。很多创业者都会告诉PE:我们除了钱,什么都不缺。但在专业的PE看来,创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缺规范、二缺人才、三缺战略。”
陈玮早期投资的三诺电子,后来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韩国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投资时企业有良好的盈利基础,客户稳定,在多媒体影音行业细分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投资人进入后,除了帮助企业建立治理架构,引进职业经理人之外,陈玮考虑到韩国工业设计优势以及资本市场偏好等因素,向企业创始人建议考虑对接韩国证券市场。
他当时对创始人说:“让我们来干一个第一。”
“他问我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你要在中国做IPO,可能要排到一千五六百名以后,如果愿意到韩国上市就可以做到第一,当时韩国交易所还没有一家外国企业上市。”
在陈玮看来,上市对企业来说并不是简单的融资,而是为企业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如果企业在韩国上市成功,将有机会展开与韩国设计界及中小企业界的合作,引进技术,创造双方在制造、市场和技术方面更多合作。
最终,三诺电子通过了韩国证券市场近乎严苛的审核,打开了其原本封闭的大门,并在上市后连续12天涨停。次年,企业业绩获得100%的增长。
“我觉得投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帮助创业者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帮助LP获利。在这个行业我花了很多心血,有很多故事。”在谈到所著新书时,他感慨的说。“投资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好比‘一杆进洞’,需要运气,同样也需要经验和执着。成长性应该成为投资的唯一标准。”
陈玮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合伙人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1999年至2006年,曾任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
1999年之前曾任兰州商学院会计系主任
2002年、2003年“中国创业投资十佳基金管理人”,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福布斯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
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荷兰尼津洛德大学工商管理项目访问学者。厦门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兰州商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EMBA及总裁班授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