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圣贤”
谷歌2004年上市时,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给股东的公开信中说,谷歌“不是一家墨守成规的公司”,而是专注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封信如今已成为“网络版《大宪章》”。
更早时候,史蒂夫·乔布斯曾坚称:“是否成为公墓中最富有的人,我无所谓……每天晚上上床时说‘我们做了好事了’,那才是我最关心的。”
如今,硅谷涌现新一批偶像。和前辈们一样,他们也都标榜自己动机高尚。社交游戏公司Zynga去年上市,创始人马克·平卡斯满含深情地说“游戏应该做好事。我们要通过每天的工作帮助世界。”
“脸谱”上市时,创始人马克·朱克伯格承诺要用类似的哲学思想引领社交网络。他说:“简单而言,我们不是通过服务赚钱,而是用钱创造更好的服务。这些天来,我看到越来越多人愿意使用这样的公司提供的服务:它们相信有比利润最大化更重要的东西。”
“强盗”本色
金融危机以来,见识了华尔街诸多骗术之后,上述言论显得尤为可贵,但占据道德高点并不意味着这些硅谷“圣贤”真的表里如一。他们穿着套头衫、牛仔裤,骨子里却和19世纪后期那些西装革履、头戴礼帽的企业家一样贪婪,藏着“强盗资本家”的本色。
和100多年前的铁路、钢铁、银行和石油大亨们一样,硅谷的新企业家们利用技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高效,但同时也制造着最大的经济混乱和社会不平等。
3月初,美国司法部警告苹果公司,它准备起诉包括苹果在内的一系列美国出版商集体哄抬电子书价格。这种垄断行为恰是约翰·洛克菲勒最引以为豪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50名巨富引领了大规模经济转型,同时也带来大批失业,”创业公司A ddepar创始人乔·朗斯代尔说:“如今,技术人员取代‘强盗资本家’,接着干那些破坏性事情。”
无视版权
公司赚钱的捷径不一定靠降低成本,他们还有其他“门路”,比如盗版。谷歌和其他网络公司经常被批侵犯版权,尤其是涉及那些并非由他们公司自己制作的音乐、视频和文字作品等。
这一趋势导致两部反盗版议案出台。一部是众议院提出的《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O PA),一部是参议院提出的《保护知识产权法案》(PIPA)。议案一经提出,硅谷上下一片紧张,因为草案一旦通过,将迫使互联网公司屏蔽那些无视美国版权法的外国网站。
议案反对者认为,这两部法案将破坏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为抗议法案,硅谷多家网络公司联合发起“网站拉黑”行动,相约1月18日这天,集体将各自网站页面“变暗”。非营利网站维基百科态度最坚决,将自己的英文版网站“关闭”了24小时。而有着巨大利益驱动的谷歌没有参与“变脸”,但对此次行动表示同情。
法案支持者、前康涅狄格州参议员、现任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说,“网络拉黑”行动是他所见到的“最大退步”。
侵犯隐私
如果说硅谷涉嫌盗版尚属无心之举,那么泄露用户隐私则是有意为之。只要在社交网站的隐私设置上稍作手脚,或者稍微改动一下手机程序编码,广告商或政府机构就可以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轻而易举获得用户资料。
也许是受硅谷“利他主义”自我宣传的迷惑,或者疏于追踪技术的快速更新,华盛顿至今仍主要仰仗行业自律来应对隐私泄露问题。显然,这样做效果寥寥。几乎每天都有网络公司或手机公司“越界”侵犯用户隐私。
最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是,谷歌及多家广告公司利用特别的计算机代码,扰乱苹果Safari浏览器,成功追踪到数百万用户的网络浏览记录。《华尔街日报》曝光此事后,谷歌随即停止使用相关代码。
社交网站Path的口号是“助你与友人分享人生”。今年2月,它未经允许,擅自将用户的联系资料上传到服务器。当一名有良知的博主揭露此事后,Path停止这一行为,但拔出萝卜带出泥,更多有类似行为的公司先后被曝光。
此外,“突破限制”是黑客文化的核心之一。“他们参加‘黑客马拉松’活动,解决各种问题,的确会有一种使命感,”斯坦福商学院主任加思·萨隆说,“这看起来有些古怪,但所有参与者都感到极大乐趣,因为这里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对于硅谷侵犯隐私行为,你可以解释为部分编写代码的工程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社会责任,也可以说是公司文化的产物,就像“脸谱”座右铭所言———“快速行动,破除陈规”。无论何种解释,事实是,网络上有太多途径对个人资料进行交易。
默多克模式
硅谷企业创始人和所有者要保持对公司的控制,做法之一是设置条款加强对股东的控制。
继谷歌和Zynga之后,“脸谱”上市时把投资者分为“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朱克伯格所持股票的表决权是公众所持股票的10倍。
许多投资“脸谱”的风投家和亿万富翁也私下从交易中获得好处。作为回报,这些早期投资人授权朱克伯格代表自己投票。结果,朱克伯格以20%的持股量控制了公司57%的表决权。
默多克新闻集团是这种管理架构最典型的代表,其后果是:有朝一日,创始人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其他股东。
崇高的理念和漂亮的辞藻可以吸引雇员、促进销售,同时也可能掩盖公司与广大消费者、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于公众而言,他们在听取硅谷企业上市说明书时,需要的不止是美丽的承诺,而是要确信,硅谷工程师们的兴起的确有益世界。
■相关链接
黑客马拉松
黑客马拉松(hackathon)又称“编程马拉松”,由“编程”(hack)和“马拉松”(m ara-thon)两部分合成。这个术语诞生于1999年,两组人同时在这一年想到并使用这一术语。一组人是O penBSD开发者,另一组人是Sun的市场营销团队。
在黑客马拉松活动中,很多程序员聚集在一起,以合作形式进行电脑编程,时长一般在几天到一周不等。其精髓在于:很多人在一段特定时间里,以他们想要的方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整个编程过程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或方向。
“脸谱”和谷歌等科技巨头经常用这种方式招募人才。他们把程序员带进一个大房间,然后给每人布置一个任务。如果他们解决的方案足够好,可赢得奖金和同行的尊重,当然也可能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