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活”不如私有化
中国企业扬帆驶入海外市场后,并不都是美好的故事。根据i美股数据,截至5月2日,在223只美国中概股中,共有37只市盈率低于10倍。
“如果你的行业不被美国人喜欢,你的同类公司在市场好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令人满意的表现的话,那么真的要考虑这个公司作为美国上市公司的前景”,罗仕证券中国首席代表马峻指出,与维持在美国的上市地位相比,私有化对某些中概股来说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哈尔滨泰富电气,是个不错的企业,但是在美国市场上,可以先看看美国本土电机制造商能卖到多少市盈率。”
马峻认为,从行业上看,TMT(科技、媒体、通信)、消费、清洁能源、教育行业在美国比较受欢迎,这些行业的中国公司相对更适合在美国上市,而房地产、传统工业、医药尤其是中药类企业,则相对不适合在美国上市,很难被投资者热捧。
除了按照行业分类外,还有两种企业更适合美国的环境:一是轻资产类,二是成长良好但尚未盈利的企业。
除了行业因素之外,另一种有意私有化的是被做空的企业。马峻认为,如果被做空者狙击,受伤严重,而又没有给出有效的回复,那么即使后来被证明没有确凿的被攻击理由,也有可能丧失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退市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是行业遇冷,抑或是被做空者狙击,这些公司都具有市盈率偏低的特点,令深谙企业价值的管理层、战略投资者、私募基金看到了机会。据统计,在2011年,一共有16起中概股宣布私有化的交易,其中13起为管理层收购,3起为战略收购。
不过,私有化可谓长路漫漫,走起来并不容易。据了解,美国的退市比较严格,甚至可以说退市的过程比上市的过程更复杂,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团队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资金来源、法律顾问,有时候还需要财务顾问,整个过程是由董事会独立委员会主导,而独立委员会也需要聘请法律顾问、财务顾问。时间快则半年,慢则1年以上,并很有可能遭遇股东诉讼、做空机构狙击等各种风险。
2011年6月,哈尔滨泰富电气在私有化过程中,遭遇做空机构香橼接连发布质疑报告,称泰富电气私有化“子虚乌有”、总裁杨天夫“涉嫌欺诈”;随后的3个月,交易贷款方国开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收到多封匿名信,而公司高层亦屡次被传“双规”、被美国证监会(SEC)调查等。好在哈尔滨泰富电气的私有化最终历经约1年半的时间完成,可谓步步惊心。
私有化蕴藏投资机会
“要考虑清楚在海外上市的前景,退市不是目的。退市后可以考虑在其他市场重新上市,或者卖给其他公司,或者为了节省上市费用做私营企业。”马峻告诉记者,其所接触的私有化中概股,有的在筹划港股上市,或者A股上市。但由于中概股退市的热潮起于去年,目前尚未有退市后在其他市场上市的案例。
罗仕证券在其报告中指出,在2012年,私有化的趋势及其驱动力依旧存在,因为私募基金和上市公司对私有化的兴趣处于高位,而在香港交易的同类股票与美国中概股相比仍有溢价。
不过,美国中概股回归A股目前仍面临一些障碍,主要是在法律问题和税务问题上。中概股大多采用红筹结构,主营业务在国内,母公司注册在境外,要上市的话需要拆除红筹结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享受“两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股权调整后在国内和美国都可能面临缴纳相应税收的问题。
细看私有化公司及其收购方、融资方名单,不少大鳄身居其中,利润令他们与私有化企业携手合作。在2012年1月宣布的亚信联创私有化中,中信资本全资子公司Power Joy Limited现身;在2011年11月宣布的国人通信私有化中,国泰君安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为管理层提供融资授信。
私有化同样为个人投资者开启了逐利之门。2012年初,原瑞银证券中国区副总经理、广州市花都万穗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化桥在一次演讲中称,在全球股市普跌的背景下,其2011年的投资只是微亏,原因便在于“奇迹般地撞上了5个收购和退市的案子”。当然,私有化未必一定成功,同任何投资一样,购买私有化概念股亦要考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