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季度的幸运者中,不乏“屡败屡战”者。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会的企业中共有8家系多次上会,有进一步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4月至今的两年时间里,共有21家公司二次或者二次以上上会,其中拟上创业板的公司有7家,拟上主板的公司有14家。这其中,“屡败屡战”的莫过于神舟电脑和山东金创了,它们已经分别4次和3次冲刺IPO了。
对于一些“屡败屡战”却仍被证监会关在门外的企业来说,该坐下来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了,想想自己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募集资金投向问题、股权集中、持续低盈利性,还是说了谎?想搞定证监会吗?看看我们为您总结的一些意见吧。
1 . 诚实点吧
何必云山雾罩,虚夸盈利能力,夸大业绩前景呢?这已经不是靠“吹牛”和说谎就能忽悠别人的年代了,如果想成功过会,首先要在道德层面上过得去,把你的盈利能力、市场份额、未来前景如实告诉证监会吧,至少你需要更加实事求是些,别满嘴跑火车。开能环保首次上会失败的原因就是夸大了自己生产的全屋净水机国内销量位列行业第一,在第二次的招股书中,这一数字被调整为第三,才获通过。
2. 别那么贪婪
不少公司初次上会被否,就是因为太“贪心”。记得当年的冠昊生物吗?原本想募资19805万元,胃口不小,结果折戟而归;二次上会时,募资金额调低至10775万元,募资项目也从6项降为4项。结果发审会开了绿灯。
3. 关联交易?NO!
一些公司就是由于关联交易太频繁,且存在通过交易来调节利润的现象,比如关联方蹊跷入股,又比如依靠关联方进行原材料供给以达到粉饰财报的目的,最终难逃发审委的“火眼金睛”。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连续被否,原因就是证监会认为该公司关联交易方过多,且存在同一客户的情形。
4. 砍掉不被看好的项目
因募投项目而遭遇上市卡壳的公司,一般需在其招股书中将相关项目作调整,有时甚至直接放弃。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了,二次过会时,它的主要做法就是去掉此前证监会并不看好的“SaaS项目”(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才得以过关。
5. 拉家PE进来
一直以来,二次上会的“高通过率”特征让不少PE对首次过会被否的公司颇为觊觎,于拟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引进PE不仅可提高上市的持续盈利能力,一些或有的硬伤也可能“药到病除”。安徽桑乐金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二次冲关成功,引入九鼎投资入股,解决了以前副总经理离职和厂房产权手续不完善等问题,最终过会。
6. 如何让企业有持续盈利能力
去年共有22家企业未通过创业板IPO审核,其中持续盈利能力问题仍是“重灾区”。也真是,谁希望把过关的通行证发给一家业绩惨淡的企业呢?学学上海天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止血”招数,下决心关掉那些严重亏损的业务和子公司吧。
7. 换个保荐人
撤换保荐机构也是企业首次IPO失败后重出江湖的惯用招数。自2010年4月至今两年时间里的21家二次上会的企业中,有半数企业更换过保荐人,在更换保荐人的公司中,东金创是最引人关注的公司之一,该公司此次是第三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前两次的保荐人均是华泰联合证券,此次保荐人更换为民生证券。从最近几年的保荐更迭情况看,大型投行机构替代小型投行已经成为主流。
8. 不吊死在一棵树上
主板不行,换中小板;中小板再不行,换创业板。即便在上市的地域方面,也同样存在可选项,上交所不给面子,转深交所试试去吧。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选择在创业板上市,但是由于盈利能力有限、业绩增长很不稳定过会未通过。但其条件却完全具备了在上交所上市的条件,公司二次上会时选择了上海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