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私募投资 >> 浏览文章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十游 PE不差钱时代在终结

2012-8-28 7:22:10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2009年前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出现火爆景象,全民PE一度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人民币基金募资额也出现快速增长。2008年募资额达到历史最高值684亿美元,之后受金融危机重创,募资额下滑。但2009年人民币基金强势崛起,成为中国PE市场的中坚力量。2011年PE市场募资额达到670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基金募资额为438亿美元。

    但2012年之后,市场对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开始降温,有统计显示,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当中第一个环节的募资,2012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大幅降低,私募股权基金的“不差钱”时代正在终结。是什么原因造成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陷入了募资难状况?未来人民币基金能否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募资主流?基金要如何寻找更有效的募资渠道?

    第一财经:2009年人民币募资金额超过了美元基金,2009年也被业界称为人民币基金的元年,你觉得接下来人民币占主导的趋势会持续下去吗?

    陈十游:我觉得2009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正好2008年有国际金融危机,所以2009年海外的经济情况不好,中国经济情况还算一枝独秀。从2002年到2007年、2008年,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所以那个时候PE基金比较少,这一批随着经济的增长、随着股市2005年~2007年有一波大涨的时候,所有做PE的人基本上都赚了很多钱。但是这种情况往后不一定会持续,美元和人民币基金可能是两头并进。

    第一财经:目前人民币基金募资的渠道有哪些?

    陈十游:募资的渠道,从来源上说,私人投资人比较多;机构投资者方面,最大的机构投资人就是社保,大概有160亿美元可以投PE;现在保监会出了一个新的规定,允许保险公司可以投PE,这个资金量是非常大的;此外,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还有一些闲置的资金,也可以用来做投资或者是做跟战略上相关的一些上下游的投资。

    另外还有一些政府的引导基金等等。政府引导基金其实我们没有怎么打交道,钱给得很容易,缺点是有一定的区域限制,要求你投到我这个地方来。

    社保,目前为止是最好的投资人,虽然要求非常苛刻,但是一旦看上你了,它会给你比较大的资金额度,同时也是一面旗帜,因为要求比较苛刻,会做非常严格的尽职调查。保险公司我觉得也是很好的投资人,是未来类似于社保这样的投资人,他们也非常专业。但是保险公司的坏处是,因为保监会的规定是最近几年才出来的,所以还没有具体普遍操作可以借鉴的意义,所以要过保险公司这一层关,还要过保监会这个关,这两个虽然不是审批,但是类似于审批,流程也非常长。

    第一财经:今年或者最近开始募资特别难,有一种说法是不是因为大环境不好?

    陈十游:经济环境不好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毕竟基金是投实体的,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如果实体经济不好的话,基金就不可能太好,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我觉得跟流动性有关,如果银行收紧银根很厉害、流动性比较差的话,也会对基金的融资在人民币的市场上是有影响的。

    第一财经:国外的并购基金比较成熟,你觉得在中国这类Buyout基金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发展?

    陈十游:在中国Buyout的条件目前还不是普遍具备,但我觉得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发展。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下,很多小公司可以做成长性的基金普遍存在,但是做Buyout需要有控制权,一方面民营企业目前还是第一代的投资人、创始人,他们还希望做百年老店,不需要把控制权交给一个PE基金。此外,国企一般说来也不愿意把控制权卖给一个PE基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普遍的意义上来说做Buyout是不行的,但是并不是说不存在。

    第一财经:上市前的Pre-IPO目前还是主流,但是其实盈利的空间是越来越小了?

    陈十游:从PE基金的退出来看,目前为止还是IPO占了90%,并购的比较少。现在二级市场大家都看到了,A股平均市盈率也就是十几倍,很多人因此就投亏了,PE基金二三十倍进去能不亏吗?肯定就亏了。

    第一财经:中金去年有50亿元的产业基金投资?

    陈十游:对,我们有一个50亿的产业基金,其中投了一家公司,投了11亿,我们就拿了这个公司的控股权,也是希望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做一些Buyout基金。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有一定的下行压力,这时完全做成长性基金的压力还是蛮大的,但是并购的机会大量存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