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定金编剧”,他们把投资方忽悠得五体投地,但往往拿了定金之后要么长时间不出大纲,要么找“枪手”代笔,粗糙无比,到最后投资方还得再找人重写。往往成熟的编剧也只能保证一年稳定在两个剧本,现在大量的投资和拍摄需求使得一些编剧不得不扩大自己的产能,原来的“定金编剧”和“枪手”都不够用了。
“文化产业现在处在一个快速成长期,所以把它跟前几年的房地产市场相比是有道理的。”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秘书长刘德良分析,因为文化产业可以包涵的内容太大,边界太宽,出现的问题是热度不均衡,比如影视行业有大量电影电视剧上不了院线也进不了播出平台,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泡沫效应明显。但其它细分领域,例如出版、动漫等却无米下锅,所以造成分配的冷热不均,这一点也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规律颇有相似,一线城市总是过热,二三线城市则发展缓慢。
互联网分析师钱皓在微博上贴出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外排名前1000名的富豪财富来源截然不同。中国富豪排行榜中涉及娱乐与文化产业的只占1.4%,远低于全球9.1%的比例。虽然现在中国富豪排名第一的行业仍是房地产,但文化行业蕴藏的大量“造富”机会正是资本争先恐后进入的主要动力。
资料来源: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
泥沙俱下
文化投资泛滥,并不意味着满地都是黄金,要选择一个估值合理、前景良好的投资项目似乎越来越难。基石资本合伙人林凌对此感触尤甚。
林凌2004年起就开始关注文化产业,当时没有太多人认为文化是下一个“金矿”,但他仍坚持投入,最终看到了创业板开通,以及华谊和华策相继上市,高达60倍的市盈率刺激起国内文化产业投资的热情。
就在林凌认为好日子就要来临时,投资环境却变得越来越艰难了。2011年,林凌跟踪了几年的一家公司—江苏广电旗下的幸福蓝海有意引入战略投资,让他见识到行业的火爆程度。该公司前后接触了共计60余家创投机构,从中遴选出10家招标,要求每家机构做30分钟的投资报告。林凌光是投资报告就准备了大半年时间,且反复修改,到最后一刻人家也不当场公布结果,“这让我们心里更加忐忑了。”
最终,只有三家拿到了投资的“入场券”,基石资本是其中之一。“回想起来,其过程堪比选秀。”林凌说。
另一位接触过幸福蓝海的投资人透露,有一家基金甚至是以30倍市盈率“入场”。“这已经是完全疯狂了。”该投资人告诉本刊记者,“国外即使华纳和迪斯尼这样的一流公司,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也不会超过20倍,这还是一级市场。他们怎么赚钱呢?”
一级市场的疯狂只能让二级市场更加疯狂,正如之前谁也没有料到华策影视能以高达85倍的市盈率上市发行一样,谁也不知道奇迹会不会再一次发生。
最早跟华策影视接触的是李青媛,当时她还在浙报传媒旗下的投资基金工作,2006年双方谈判已经到了最后签合同的阶段,却因对方不愿受到财务规范的约束而放弃,“当时觉得他们的财务太不规范了,要上市基本是不可能的。”结果三年后,刚成立不到两年的浙商创投以3400万收购了10%左右的华策影视股份,一年后这笔投资回报达到了十几倍,浙商创投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当年最大的黑马。
李青媛曾跟手握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的国有文化产业基金经理交流,大家的感受一致是“很痛苦”,甚至是“越有钱越痛苦”。“手里有钱,却投不出去。明明看着有的文化企业资质很烂,但依然能上市,能挣到钱,大家都想不通、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