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却常常在眼前晃悠。
“在创业初期需要钱的时候,风投往往不来;在企业不差钱的时候,风投又打堆来找你了。”重庆奇异门动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鹏宇说。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一方面,稍好一点的企业,手上至少都握着四五家风投的合作意向,为了争到项目,风投不惜挖墙脚、打价格战;另一方面,据介绍我市已发展了57000多户微企,而其中多数企业都是依靠政策扶持、银行贷款解决的融资问题,目前获得风投投资的微企则只是个位数。
风投怎么了?
竞争激烈 争相杀价
“煮熟的鸭子,眼看是要飞了。”在新牌坊一写字楼的七楼办公室里,本土风投的管理人何林有点“上火”。
这个让何林上火的“熟鸭子”是一家自己跟踪了大半年的新型材料的生产企业,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预测2012年的利润为2000万元左右。以此计算,该公司的每股净利润为2元。何林认为,这家公司的合理估值应为10倍左右,也就是说每20元出资可以对应公司1元的注册资本。但是,该公司的开价则是55元/股对应1元注册资本,如此大的差价让何林担心“谈崩”。
“去年刚接触的时候,这家公司自己的估值也才10倍左右,现在的要价却是以前的两倍多。追的人太多了。”何林向记者倒苦水,最近四五年重庆风投队伍“爆发式”地成长,让他感到了“僧多粥少”的压力。
“一般情况下,投十家企业,能成功退出的最多只有一到两家,而且退出的时间至少在两到五年不等,因此10倍P/E对于风投而言已经是"生死线"了。”何林告诉记者,至少还有三家风投也同时盯着这块“肥肉”。
“在前几年创业板刚上市的时候,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动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那么企业十几二十倍的要价对风投而言也不算什么。但是,现在市场行情这么差,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普遍都只有三十倍左右,企业还这么大胃口,风投根本就不要想赚钱了。”广东中尚基金重庆分公司的总经理王国明说。
王国明告诉记者,一些风投为了抢项目树立品牌形象,甚至不惜“赔本赚吆喝”,还有的风投公司因为找不到项目,只能转向“放贷”。
记者前后采访了大大小小十余家风投机构,几乎所有的管理人都认为重庆风投市场的竞争目前已直追沿海地区,也达到了“白热化”。
这一变化也体现在这组数据上:2008年以前,全重庆只有4家风投公司;而根据重庆科技创业投资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市内以投资基金或者投资管理注册的机构已达到了134家,再加上来渝投资的国内外风投,本土风投的数量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