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进行时
2012年注定是医药行业不平凡的一年。2012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开局之年。2012年3月,国务院出台《“十二五”期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即事实方案的通知》,预示着医改新政大幕正式拉开。
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案例数与投资金额创下历年新高,共披露158起投资案例,涉及投资金额达41.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1.56亿元),这一金额几乎与2006年~2010年的累计投资金额相当。从二级行业分布来看,医药行业发生的投资案例数达到92起,占比达到59%,依旧最受机构青睐。而医疗服务行业作为今年医改的重头戏,体制的坚冰即将破裂。投资机会已然浮出水面。
2009年-2011年第一轮医改周期已经过去,在医疗健康产业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成绩。2012年,新一轮医改又拉开了序幕。4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此次《安排》所提出的医改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四、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2012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趋势展望》报告中指出,对比2012医改与2009年医改目标,到“十二五”时期,中国医改的重心逐步从之前的“基层”上移到“公立医院”,涉及的问题更加繁冗。因此,相较2009年公布的医改制度,新医改实施方案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扩展。
对此,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欧阳翔宇认为,中国医疗产业的发展有几大驱动因素。
首先,国家的产业政策影响。过去几年,不断加大在医疗产业投资的力度,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给了未来医疗产业更宏伟的发展前景。在医疗政策方面,随着医保覆盖的提高,新农合等一系列有利政策的出台,中国医疗产业发展速度非常惊人。2011年,整个医疗产业的就诊人数已经达到60亿人次,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说明医疗产业随着服务网络、服务体系,以及支付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以前看不起病或者看不了病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除了政策是非常有利的驱动因素以外,中国的社会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驱动因素,也会对整个医疗产业格局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此外,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国际医疗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参与者。
华平投资集团执行董事黎兵也认为,无论是经济发展和人口老化带来市场增长动力,还是产业研发加大投入,以及企业的需求,都让PE看到了机遇,且收购兼并逐渐升温,给投资者的退出带来很好的选择。他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最新披露的LP投资热点行业的调查中,医药行业中60%出资方都要求对生物技术和医药健康投资。资金管理方面,第一季度虽然生物医药这块还没有成为第一大投资项目,但是50%以上的投资都是在制药行业。
不过,机会虽好,这个行业其实也面临很大挑战。黎兵认为,第一是监管制度日益严格,第二是医改不确定性。他表示,“医药本身又是医院的盈利主要来源,这个行业政策上的风险比较大。新药研发的漫长周期,药企在规模化、透明化之后,在管理上都遇到了很大瓶颈,发展受到了很大挑战。另外投资市场估值越来越透明化,以前不透明差价来赚钱的方式很难做到。同时资本市场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也严重影响了短期投资的退出。”
PE扎堆
在PE看来,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将为医疗服务、医药、医疗器械等特定的细分领域中,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事实上,PE在这个领域早已布局。
欧阳翔宇表示,君联资本从2006年就已经进入医疗产业的投资,到目前为止已投资14家公司,累计投资金额1亿美元,这一数字在国内的医疗产业领域是排在前列的。
“君联资本医疗产业的投资是围绕医疗产业价值链环节来布局的,这里面包括了医疗服务、医疗器械、诊断,以及外包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到现在为止,投资的14家公司,这几年来看发展得都非常好,平均每家企业的成长都在30%以上,个别企业达到50%甚至翻番的成长速度。”
黎兵也表示,华平投资每年在医药行业有选择性的投两到三个项目。至今为止在中国已投了8家企业。
鼎晖投资合伙人王晖介绍,鼎晖在早期时,投资一些衣食住行消费类的,是其最强的看家本领,最近进入新兴领域,包括医疗行业,已公布的案子有11个,还有3个案子没有公布。在药厂方面投了4个案子,最近比较热的是瑞业制药,从新加坡退市到中国上市,非常复杂的交易。也在思考是不是能进入其他领域,但现在还没想清楚。此外,医疗器械最近也在布局。
IDG资本目前和医疗有关的领域里面投了13企业,其中4家企业已经上市。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说,“我们可以做从初创期,一直到项目后期的三个阶段的投资。”
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周逵也表示,其在国内有六年的发展历程,最近四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步伐比较快。
同样,德同资本合伙人李凯军也介绍,德同在健康产业做的项目比较广泛,包括化学药、中药,也有医疗器械等。
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黄瑞晋则表示,老龄化是大家非常注重的,国内的产业越来越国际化。“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市场上最需要的就是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研发,所以我最注重的是怎样把国内的公司越做越大。另外比较小的公司,无论是做药或者做医疗器械,或者做服务方面,从国外能够引进什么样的技术,让国内公司做得更好,让公司变得国际化。作为一个公司去创新,开发新的技术,这才是最重要的。”
尴尬的公立医院
今年的医改重点会放在公立医院改革上,但如此明确的政策推动却未能得到资本的认可。建银国际总经理许小林表示:“我投了一家民营妇产医院,是我看了大量医院之后不得已的选择。我也知道很多公立医院有投资机会,我看了16个公立医院改制试点的改革,基本是很难投资下去。真正有投资机会的,第一是民营的,第二是专科的医院。与目前大的医改方向是符合的,从短期来看也是有经济回报的。作为投资机构,大家应更务实一点去看,作为整个医改还是任重道远。”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任德权也表示机构投资应该放在非公立医院,不要去投公立医院。
为什么公立医院与资本的联姻会变得如此之难?连锁体检三巨头之一的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谈到中国市场时说,民营医院全面跟公立医院竞争,还没到时候。私人医院要作为一个补充,不要去抢公立医院的饭碗。国家有没有足够的决心真正去支持私人医疗机构?关键看两个方面:第一私人机构能进社保;第二让医生自由流动。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根本没戏。
但对于这块下不了嘴的肥肉,也有机构的看法较为激进,已开始抢先入局。九鼎医药基金负责人禹勃说:“别人可能不太看好,我刚做了第一单投资,就是县级医院的投资,我正在努力做这个事情。医疗行业的投资,民营资本要进入医疗投资,有五个标准的壁垒。第一是政策壁垒,第二是人才壁垒,第三是资本壁垒,第四是技术壁垒,第五是消费认知壁垒。在消费认知领域里面,县级医院有一个典型卡位优势,同样承担了国家基础医疗和基本医疗。当然,综合医院我绝对不会在中心城市选一家,我会先地市和县一级,关于医疗投资里消费认知是所有壁垒中最重要的壁垒,如果要进入综合市场,一定要把这个作为第一来考虑。”
IDG合伙人章苏阳给大家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我了解上海综合性的医院,大部分是满足基本医疗,属于公立医院,不能叫利润,只能叫结余,就是相当于一个利润部分,基本上在5%-18%以内。这方面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且是一个长期的,既使平均8、9%的生意,如果是大的资金进入,也是一个可以做的生意,但是不太好进。”
民营医院困局
同样民营医院也存在一定困局。
首先是品牌。做医院利润来源主要由高端消费人群贡献,既赚有钱人的钱,赚国家的钱是赚不到的。但这样的群体会非常注重医院品牌,比如在北京,协和、301等医院质量水平肯定是非常好的,全国一流的。这样品牌的医院,即使你没有床位,在过道上面加设床位,他们也会愿意去。因为医疗这种“产品”,它对于医疗效果的主诉求非常强势,压倒性地挤压着消费者对环境和服务的要求。而医疗信息不对称,也严重制约着民营医院的发展。病人不知道什么科室好,哪个医生好,很多时候只是依靠医院的品牌来选择。即使你有装饰得非常好的VIP房间,非常亲切的微笑服务,短时期作为医院也很难树立起自身的品牌。
章苏阳表示,“医疗这个东西很敏感。消费行为跟一般其他的东西不一样。另外对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不能由他们来挑这个服务,他们没有这个专业能力,而主要应由医疗系统来告诉,应该注重什么,这跟别的消费不一样,比如我要买LV包,大部分人在医疗领域不知道什么是LV,所以信息是不对称的,这个领域的投资和其他领域的投资,比如说TMT领域,是不完全一样的。”
其次人才匮乏。马应龙药业副总经理李加林对此深有体会:“国有医院的专家往外流动是很少的,除非在医院呆不下去了。第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职能的晋升很难,一个是没有指标,副高晋升到正高是很难的。医生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是很讲身份地位的。第二国有医院的医生其地位很高,如果去民营医院,肯定有问题,怎么跑到民营医院了?301医院的人绝对不会到民营医院的,我是军人身份,很崇高。301医院的名师灰色收入很高,到处走穴,根本不会到民营医院。民营医院的质量水平确实有一大瓶颈。”
其实据《融资中国》记者走访多位医生了解后发现,医生的职称晋升在民营医院不存在障碍,它是由全国统一考试审核通过的。反而公立医院存在着考试通过,但没有职称相对应的岗位这样的人数指标卡位。民营医院则相对更宽裕。另外近几年,各省市也纷纷开展了医师多点执业的试点。医务工作者相对更多顾虑的首先还是民营医院本身的不稳定性,以及没有了事业编制中的各项保障机制,同时高薪是对他们最具诱惑力的影响因素。
不过对于人才困局的解决,民营企业们已经开始尝试新的道路。安琪儿医疗董事总经理蒋林表示:“可以做老中青结合的,自己的人才自己可以带,自己可以培养。一个企业的品相很重要,第二给的平台也很重要,有些在公立医院有职场天花板,他只有一个科室主任,到我这里来副院长都可以当,名号是可以给到的。我们在云南,首先请云南省医学会,把云南省所有副主任的委员,包括妇产科等邀约在一起,我们收入阳光化,不用收灰色的收入,我们给你同样评审职称的平台,甚至送你去国外学习。我想人才的吸纳,可能每个机构有不同的方法,长期看,人才不一定就固定不流动。”
张黎刚认为现在国内最顶级的医院中,一部分30多岁的医学毕业生愿意放弃公立医院,加入民营医院。目前的机制不是靠某个大牌医生能改变的,而是由那些二三十岁的,从公立医院出来的主治医生能改变这个体系,他们的观念会比较新一些。
另一个困局则是资源壁垒。蒋林谈及与投资机构合作时认为医疗投资机构更应具备资本以外的资源。“作为这么多年医疗企业的经历,我跟投资者说一下心里的想法,我们希望有资源性的资本进来,仅仅是货币是不够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中国专科医疗领域里面也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我们也担心未来连锁医院同质化非正常的因素,大鱼吃小鱼,一些局部资源的自我保护,或者给行业竞争对手设立壁垒。所以我们希望资本市场带给企业管理上的帮助,让每个人在一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里面去成长。”
最活跃的医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中国医药工业销售产值,15025.09亿元,同比增长29.33%;2012年,在国家不断地出台各项利好新政的背景下,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保持高速的增长。2012年1-3月,中国共实现医药工业总销售产值3560.05亿元,同比增长24.1%。预计2012年,中国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8200亿元。
同创伟业医药行业投资总监陆潇波认为,从大的环境,医药行业未来十年、二十年是非常朝阳的产业,投资机会非常多,在医药行业投资其实就要找到非常有特色的好的产品,这是一个总的投资原则,需要深入了解理解各个产品在细分市场的特色。
如果分各个细分市场的话,陆潇波认为,在第一位的是中药,现代中药在有效成分的提取,包括临床实验等方面确实有很多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很好的投资机会。传统中药则看重比较特色的产品,比如中药复方的概念,这些方面,很多特色的民族药,也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可以挖掘。还有一点就是中药饮片这个领域,通过中药饮片行业的提升,对整个中药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再一个是化学药,机会不是很好,抗生素限制以后,这个领域整体机会减少很多。“在化学药领域我们强调微创新的概念,在化学药领域真正有原创能力的也不放过。”陆潇波说。另一个是生物制药领域,“长期来看是非常好的机会,但必须要投前期项目,不管怎么样生物制药绝对是我们国家整体很重要的医药行业战略。”陆潇波表示,“最后就是原料药,我们也有投资,坦白讲,原料药比较大的问题应该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包括人民币汇率的问题,风险波动性会比较大一些,价格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昆吾九鼎合伙人禹勃同样看好医药行业,他认为,投资最重要的能力要俯看行业,医药行业宏观政策侧面是最清晰的一块。“未来医药行业的十年黄金周期,我最近写了一本书,对中国医药行业投资信心的十个理由,这十个理由里面就是对细分领域基本的概括,我们现在关注的重点,第一关注中药产业,我相信中国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有巨大的计划。第二,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给中国的化学工业剂带来的机会,如果解决了中国的制剂和我们的原料高端平台的差距,我相信新的医药板块的全球格局调整,对化学工业有一些好的机会。第三是生物医药,这一轮毒胶囊事件之后,大家会更关注,这也是很好的投资投资。”
不过,在博信资本合伙人蔡天看来,医药行业的投资应该已经进入到纠结的阶段。“从2012、2013年两年时间,基本上是医疗行业的政策年,如果投资的项目能够迎合这个政策有可能会获得很好的回报,反之,可能每一个投资不是盈利的来源而是损失的开始。比如进行医保调整,很多企业已经在布局,能不能进入医药医保调整目录,这其中也会有一部分企业如果没有做到很好的维护,有可能会被排除在目录之外。”
蔡天认为,“中国医药行业并不像我们所讲的一样美好,大家拼命去做,跑马圈地,现在不是这样的时刻。如果我们面对投资不是跑马圈地,而是做精品项目,做品牌项目,可能会是更正确的策略。中国医药行业的投资,一定要和中国的实际结合。”
精耕细作 高端&专科
抛开投资最活跃的医药,另两个方向成了许多机构的共识:一个是高端医疗;一个是专科医院。
王晖认为,医疗政策的出台会催生一大批医院的产业出现。“爱尔眼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子。爱尔眼科是2009年第一批创业板上市企业,在同一批上市创业板企业当中是唯一一个把募投资金用在纯业务方面,因为有并购标的,上市比如发25倍也好,50倍也好,或者更多也好,去并购医院的时候,花十几倍并购,这是一个可持续的成长模式。”
盘古创富医疗基金合伙人徐天宏也表示,从投资机构来讲,更关注的要么是高端医院,目标是价格不太敏感的人群,要么是专科医院。如果是跟公立医院直接竞争的市场,面对大众的市场,短期内民营医院没有太大竞争力。
高端医疗的方向来源于国内高端人群的需求成长日渐旺盛,群体划分的需求已逐渐显现。有钱人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医疗服务中的其他要素,中国医疗市场必然要经历这么一个分级过程。而高端医疗的投资目前还是更偏向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为主。
而专科医院,禹勃认为投资必须是病种清晰的专科连锁医院。“我有几个观点,第一个患者到我们面前来,我能快速判断这个患者到底什么病?第二点我们针对这个病有一个标准治疗解决方案,美国的医疗65%的成本是医生,中国只有8%,我想如果病种不清晰,我们过分依赖于医生本人的职能,这个投资会有点不着边。所以一定是病种清晰的专科连锁医院。”而专科性医院的地域选择初期依然将是以发达地区为主的一个连锁群。
也正是机构彼此之间的共识,导致目前可投资的医疗资源竞争激烈。江铜投资PE基金合伙人鲁东成就表示,作为投资机构来讲,像美容机构、妇产医院,因为利润高,已经被投光了,而且价格奇高;第二类是比较小的科,像口腔医院、肛肠医院基本也都被投了,而且价格不低,但这些医院向稍微综合一点的医院扩张就很难。而现在真正赚钱的还是走高端路线,比如像美容、妇产医院,包括口腔医院,偏重高端,才能实现盈利。
另外,从退出渠道角度而言,从事民营医院管理的企业登陆A股,预计还有政策性的困难,但出售给产业资本或许可以获得较好回报。毕竟好项目的利润没问题,这方面与民办教育行业有些类似。
医疗服务“蓝海”
另一个被PE看好的,则是医疗服务这个领域。医疗改革当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人也为此断言,“中国医疗服务行业进入发展的‘蓝海’时代”。
卫生部原司长于宗河认为,2015年中国将有将近14亿人口, 2020年到14亿3100万,结构发生变化主要是老龄化加速。2015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2亿多,占14.8%,2020年达到2.39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6.7%。所以,这成为将来的增长点和大家投入的热点。
高特佳执行合伙人郭海涛表示,最近非常关注医疗服务领域,随着中国的老龄化有非常多的机会,比如医疗服务的投资。“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就是做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包括做护工服务的企业。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这个领域的机会越来越大。这家企业通过自己的标准化管理,规范的服务,现在已经服务四百多家医院,以三甲医院为主,通过标准的管理,规范的服务就形成了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优势,通过经验积累,扩张发展,两三年的时间已经可以报到证监会,正在审核过程中。”
郭海涛还说,“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到,实际上医疗健康产业的机会很多是在于一个细分领域,医院后勤服务是一部分,比如医院的物流陪送、试剂的诊断,这些领域可能都有投资机会,最近也投资了一家相关的企业。我们更愿意从细分角度,实现自己的投资,带来回报,这是我们的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