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私募投资 >> 浏览文章

多利农庄等有机农业受PE热捧可持续性存隐忧(3)

2012-3-10 21:20:26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成本与代价

与股权一样,多利农庄的菜,也是上海卖得最贵的一家。

位于浦东张江金科路2966号张江信息园LVG大厦北楼一楼的多利农庄展示厅中,木筐里堆满了大团的红芯胡萝卜、丽江的红皮土豆。

展示厅的接待员告诉本报记者,这一纸箱中,共有6~8种蔬菜,3种绿叶菜,4~6种蔬果类和根茎菜当季菜品。每箱重量6市斤,价格为138元/箱。这一价格,相当于菜市场普通蔬菜价格的2~3倍。

张同贵介绍说,会明确告诉自己的客户和会员,多利农庄的菜价,将赚取客户30%的净利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端的蔬菜质量和服务。

而在距离上海迪士尼工地不远多利农庄的大团基地,曾在欧美打理五星级酒店内部景观和保洁工作的台湾人江佳益是这里接待中心总监;在台湾有着二十几年有机农业打造经历的林老师,正在为仅供基地使用的肥料场规划场内人行通道,研发中心总监江洪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

更高的成本来自于有机农庄的耕种本身。据本报记者了解,使用草甘磷等除草剂,1个工人1天即可为10亩地除草,但多利农庄,10个工人一天只能除2亩地的草,仅除草这一块,生产效率是非有机种植方式的1/50。

多利农庄的销售模式是点对点物流配送的“会员制”,物流成本占到所有制造成本的15%左右。

如此高端的商业运作模式,菜价自不会低。按照多利农庄每年9980元的会员费,平均下来,一天的蔬菜费用在27元,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多利农庄在北京和上海的高端消费人群,目前多利农庄已有9000名会员。

“我不愿意与农民竞争,我要做高附加值的农业。”张同贵说。

上海另一家有机蔬菜种植企业上海壹亩田实业有限公司CEO张桓则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也于近期成功引入私募股权投资两千多万元,但与多利农庄不同的是,壹亩田似乎步子慢了一些。

对于壹亩田的发展,张桓认为,有机农业应不应该快速和规模化发展,是全世界都在思考的一个题目,因为客户认可度目前普通不高,有机农业具有天然的局限性。这或许是制约其步伐的市场因素之一。

另一半隐忧

高规格的管理和海外技术团队;与外界隔离的灌溉、水分和肥度监测系统;会员销售模式和点对点的冷链物流配送服务;没有批发商、不进菜场、还将打造的蔬菜物联网络,面对这种与传统农产品产业链完全迥异、特立独行的经营方式,私募股权投资们也有着他们的隐忧。

一位熟悉农业投资的私募股权经理评价称,“高价农业”的关键,是要把东西做出来,规模扩大后,品牌能保持稳定,而多利农庄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仍需要时间沉淀。

王镭分析说,多利农庄股权卖出高价的原因,是因为其主打成长性。如果其利润明年有望翻番,则这一价格也不算太贵。

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周期一般在3~5年,各路资本愿意以30倍PE的代价等待近十年再上市,在近年的私募案例中甚为少见。

本报记者从熟悉多利农庄私募项目的投资者和政府部门了解到,多利农庄已然成为一个行业标杆,尽管张同贵说8~10年后才会考虑上市,但其实更可期的是,多利农庄应在2014~2015年即送报相关上市材料。

即便如此,包括多利农庄在内的有机农业,仍然面临着另一个绕不过的问题——若想更大规模地集约化生产,如何进行更有效率的土地流转?而在目前土地分散的大背景下,制约种植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矛盾,也来自于土地。成片土地的获得,往往只能仰赖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以多利农庄为例,张同贵透露,目前他正在洽谈在福建武夷山新建种植基地的事,上海郊区崇明也已建成1600多亩的基地。数月前,多利农庄刚在浙江的湖州圈下3000亩种植土地,更有意在安吉打造万亩竹林,种植有机竹笋。

而多利农庄在浦东大团镇的1750亩土地,据张同贵介绍,这些土地涉及到780户农户的土地流转,这都是他们一家一户谈下来的,由农户直接流转到公司手中。同时,大团镇政府也给予了多利农庄极大的支持,在每亩每年2800元的租金中,大团镇政府每年会给予每亩300~500元的补贴。

除了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土地因素,另外一位涉足有机农业领域的私募股权经理也对本报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目前中国有机农业市场,一方面存在着对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的认知混乱,另一方面,市场也缺乏有效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而至于技术和生产体系,也有待完善,政府也应在监管上更有作为。

而对于多利农庄和壹亩田,上述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有机食品行业的一些企业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品牌,多利农庄、壹亩田等企业欲改善之,但要脚踏实地去做,也要容忍长期的投入。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