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立身之本”了
2003年春,SARS病毒四处蔓延,看着患者死亡数字不断上升,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冯冠平,内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怎样利用高科技阻止病魔?他苦苦思索着。
2003年4月11日,中央领导同志视察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当冯冠平在汇报传感技术时,中央领导同志饶有兴趣地问:“能不能研究一个测量体温的仪器,手在上面一摸,就能显示温度?”领导的话好似一道闪电划过冯冠平的脑海。
“对呀!利用传感技术发明一种快速测温仪器,将发热的人从人群中筛选出来,这是阻断传染源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啊!”热血顿时涌向冯冠平的胸膛!
冯冠平立即召集实验室的几名骨干,研究起快速测温的技术问题来。那段时间里,冯冠平宣布研究院实行“战时管理体制”,通过大大小小的测试,他们掌握了两万多个数据。
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2003年4月18日深夜,一款能快速检测出“发热”患者的仪器“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问世了。与此同时,他们还推出了手温测量式、额头定位式、扫描式三种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以适应不同需求。
从2003年4月18日到6月7日,不到两个月时间,研究院共计生产和销售各类红外测温仪20812台,帮助铁路部门检测旅客3000多万人次,共测出体温不正常者近万人,确诊为“非典”者21人、疑似病例38人。红外测温仪为共和国防御SARS构筑了一道钢铁长城。
这件奇功仅仅是冯冠平科研事业上的一段小插曲。在冯冠平看来,科研一直是研究院的立身之本。他说:“虽然我的主战场是科技成果产业化,但我仍要拿出1/3的时间来搞科研。”
截至目前,研究院共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申请专利近200项,其中70%以上是发明专利;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与200多家企业签订技术合同300多项;组织实施了数字电视与多媒体、石英晶体力敏传感器、高性能安全路由器、纳米材料等15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产值100多亿元。
“我还有两个梦想”
如今,冯冠平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当成能带来财富的“财神爷”。他不仅使深圳清华研究院不受“身份”和“名号”的约束,在资本、科研、教学、制造、风投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里纵横驰骋,还帮助成百上千个科技工作者成为千万富翁,就连研究院普通员工、司机都“身价不菲”。
冯冠平坦言,自己成功的奥秘就是大胆创新。
用冯冠平的话说,深圳清华研究院就是“四不像”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因为文化不同;既是科研院所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因为功能不同;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因为目标不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因为机制不同。
2010年,中央领导同志来研究院视察。冯冠平风趣地说:“2003年中央领导同志来视察时,我们还在上中学,很多事情还在探索之中;现在我们该大学毕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是"产学研相结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欢迎领导参加答辩,看看我们能否毕业?”
中央领导同志兴致勃勃地听完汇报后,动情地说:“你们已经博士毕业了,不过这个博士学位不是我授予的,而是深圳人民授予的!”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身兼教授、院长和投资家等多种头衔的冯冠平,现在的人生都已经很圆满了。但是,他仍未止步。
冯冠平说:“我现在已经65岁了,但还想实现两个梦想:一是为国家再引进孵化出两个能够在世界产业领域最领先的高科技项目来,使它们的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另一件就是回馈社会,我想把我和一些学生的财富用到慈善事业上来,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主要是帮助贫困学生,尽可能帮助国家多培养一些有潜力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