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刘锦成投资1500万元,占75%股权。2003年6月,合康变频在北京注册成立。刘锦成担任董事长,从上海请来老同学张涛担任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运营,杜心林和陈秋泉主管研发和生产。
“实际上,合康变频创立的最初几年,我是一个纯粹的投资人,几乎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刘锦成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也许是这一单让刘锦成找到了感觉,他随后成立明珠星投资有限公司,并相继投资了两家电子元器件企业,2005年又投资了IT网站51CTO,2008年投资电商企业优衣汇,2009年则投资了一家生产LED的企业,“至今已有五六个投资”。
刘自称这些投资收益均不错,但谈不上很多,毕竟企业都处于上升期。不过,如今在网上已经很难找到优衣汇网站。
“我一般投团队,或者行业。标准很难说,很多东西都是凭感觉,没有道理可讲。”刘锦成表示,他是作为纯粹的投资者进入这些公司,不参与管理。
结盟
叶进吾给合康变频带来3000万元资金和销售团队,获得一半股权。
2010年1月20日,创业7年后,合康变频登陆深圳创业板。这时刘锦成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合康变频的管理者。
与刘锦成促成合康变频上市的,是5个各自“身怀绝技”的人。刘说这个团队是完美的。
精明的温州人叶进吾负责公司整体运营,两位“不死心”的工程师杜心林和陈秋泉专管技术研发,张涛主持市场销售,王俊峰带来的则是雄厚资金,而刘锦成则负责资本市场和公司战略。
合康变频在创立的前3年,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但因为没有经验,市场并没有真正打开,销量增长较慢。而刘锦成的钟表公司因为行业低迷,自顾不暇,这也使合康变频的资金断了。
2006年,刘锦成认识了一个人,正是他帮助合康变频打开了销量之门,他就是叶进吾。
叶进吾是上海上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善于销售,经营低压变频器超过10年,在变频器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人脉。
刘锦成看中叶的经验,而叶看好合康变频的先进技术,两人一拍即合。
这一年,叶进吾给合康变频带来了3000万元资金和他的销售团队;而刘锦成则将公司一半的股权转让给了叶,把大股东地位拱手让人。“让他做大股东有什么不好,只要能把公司做好。”刘说。
叶进吾进入公司即带来100台变频器订单。他的销售团队遍布全国,国内市场很快打开。2007年合康变频高压变频器销量为212台,而2008年猛增到473台,市场占有率进入国内三甲。
同年,国产高压变频器老大利德华福与合康变频互诉对方专利侵权,闹到对簿公堂。刘锦成亲自出马,最终与对方握手言和。“这一年,我的工作就是打官司。”刘自嘲道。
而同时,刘锦成也开始正式参与公司具体事务,主要负责资本运作。
随着规模化扩张需求越发迫切,对资金有了更高的要求,合康变频需要更多的钱。
刘锦成接触的风险投资机构超过10家,但最终选择了报价仅为中等的联想投资。
2008年底,联想投资、联想控股等共同向合康变频注资7600万元,占股15%。此外,君慧创投、绵世方达和新锦泰等风投相继进入。
“联想本身是做企业的,而且它的投资董事总经理王俊峰对变频器行业研究很深,能够帮助企业发展。”刘锦成说,他选择风投主要是看这些资金对企业是否了解。
有了充裕的资金,合康变频的业绩攀升更快,随后的上市已是水到渠成。
“被第一”
利德华福在2011年被施耐德以6.5亿美元收购,合康变频一跃成国内厂家第一名。
很多年以来,合康变频一直是一个追赶者,它的前面有国产品牌利德华福,再往前则是ABB、西门子这样的跨国企业。
2003年前后,国内高压变频器市场仍然是国外厂商的天下。国内厂家尽管数量不少,但因为技术有限,大多数最终失败。利德华福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家。
据利德华福官网介绍,利德华福于1998年在北京成立,主营高压变频器。据《变频器世界》数据,2011年利德华福市场占有率为19%,位居第一。这个位置其已占据多年。
合康变频创立之后,因为杜心林和陈秋泉两位工程师的存在,在技术上其实已经与利德华福相差无几。
“但合康也不好过。”刘锦成介绍,当时,由于市场对于国产高压变频器的接受程度较低,尽管技术品质没有问题,但合康变频的产品销量并不理想。
“其实我应该感谢利德华福。”刘锦成认为正是因为这个竞争对手的成功,使得国产品牌能慢慢被客户接受,给国内企业树立了榜样,功不可没。
“它是业内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我们一步步跟着做。”尽管与利德华福“恩怨”不少,但刘锦成坦诚,自己非常尊敬利德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