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持股——合资企业——国有股退出——回购职工股份——股份有限公司。”17年间,海天调味通过数次转股和注册变更,从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转身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拨开庞杂的数字游戏,海天股权变动的背后,“一毛不拔”的大股东,却在一次又一次股权游戏中牢牢控制了公司的命脉。
闪电回购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金证券》记者便收到一封事关海天调味回购集体股权的举报信。举报信称,海天调味高管在回购集体股权、企业注销过程中采取违规手段,最终将“集体企业转制为私人企业”。
昨日,原海天调味人士再次向记者证实,早年海天调味在回购公司职工拥有的海天集团股权时,确实存在一些“不当”做法,这其中包括强制、恐吓和威胁,而正是这次回购,使得海天调味顺利地从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调味”成股份有限公司。
“由全民所有制转变为股份制,这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我们没有意见,但转变的过程中并不是采取自愿的原则,集团收购的价格根本就不合理。”上述原海天调味人士说。
按照公司的说法,2008年10月13日-15日,海天集团分别与807名职工股东签署了《广东海天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回购协议》。根据协议,海天集团回购807名职工股东拥有的海天有限股份,总计相当于47332327元注册资本,回购价格为每1元注册资本19.532元,回购价款分期支付给相应的员工股东。
海天调味强调,此次回购,海天集团共召开了5次大会,向全体职工说明回购股权的情况,全体职工自愿选择是否由海天集团回购股份。海天集团最终如何完成回购,招股书上无处可查,但原海天调味人士向《金证券》证实,海天集团在2008年采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逼迫集体持股股东同意回购协议形式,用3亿多元集体利润回购集体股东持股20多亿元的资产。
“我们很多都是海天的老员工,怎么会舍得放弃公司的股份,公司大股东一分自己的钱没掏就把企业给全揣到自己兜里了,这对集体企业的员工非常不公平。”上述原海天调味人士愤怒地对《金证券》说。
腾“笼”换“鸟”
海天调味的成长经历也是国有企业转制的一个样本。
1995年以前,海天调味还是一家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95年,海天调味正式改制为国有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当时一方股东是佛山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持有公司股份30%;另一方则是47个名义出资人,代表全部购买佛山海天股权的职工,共持有公司股份70%。
根据转让协议,海天食品公司改制时售予企业职工70%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为2688.91万元,该价格根据当时海天食品公司经营性净资产值确定,受让方为实际参与认购的749名职工。按照当时的认购协议,公司班子成员和部分骨干每人出资60-100万元,合计占全体职工出资额的28%;中层干部等骨干每人出资6万元,合计占全体职工出资额的17%;一般工人每人出资2万元,合计占全体职工出资额的53%。不难看出,在这次企业转制过程中,海天普通员工贡献良多。
随后,佛山海天发生了两次增资和三次股权转让变更,并成立了代表股东持股的海天集团。到了2008年,海天集团要求回购集体股份,70%职工集体股份变更为海天集团持有,而海天集团的背后则是公司58名高管。其中,公司董事长庞勇一股独大,截至2011年底,间接持股比例为19.79%,直接持股比例为10.66%。
合资的秘密
在举报信中,举报人对《金证券》表示,在海天改制过程中,有两个公司根本没有向原始股东公开披露过:一是广东海天集团有限公司,一是英属维京群岛兴兆环球投资有限公司。《金证券》记者在招股书中未看到广东海天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前后的相关说明,而有关英属维京群岛兴兆环球投资有限公司的介绍,则显露出海天资本运作的冰山一角。
事情还要从2000年海天变更为中外合资公司说起。
当时佛山国资委将持有的佛山海天30%国有股权转让给佛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股书中提到这一收购行为“通过香港裕鹏实业有限公司购买”,但是未做过多说明。由此,佛山海天变更为中外合资公司。如此“左手倒腾右手”试图规避国内税收等问题的交易竟然被佛山国资委同意。
第二年的9月,这笔30%的股权转给一家名为兴兆环球的公司,招股书仅披露兴兆环球于2001年7月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成立,其他并无提及。从招股书可以看到的是,在经历过香港、英属维京群岛两次“国际股东”的运作后,海天集团的真实意图浮现出来。
2007年4月26日,海天集团在香港设立新海天(香港)发展有限公司。香港海天向佛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兴兆环球的股权。该次收购完成后,海天有限的国有性质股权完全退出,海天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持有海天有限100%的股权。可以说经历了回购集体股份和收购国有股权,海天集团最终获得了海天有限的全部股权,而背后获益最多的却不是海天的员工。海天大股东分文未出却顺利拿下了原本全民所有制的海天。
昨日,《金证券》再次连线海天集团,要求对上述问题做出解释,海天集团方面仅表示,“举报人信息不实”,但未做具体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