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55岁的索科尔,作为巴菲特的左膀右臂,一直被外界视为巴菲特的准接班人。他自称首次以每股104美元,打算购入5万股路博润(Lubrizol)公司的股票。
但买到2300股时,觉得不值得花时间去管理区区几千股,便决定抛出。至于第二次买入其股票,是因为他很喜欢路博润,认为它值得长期持有。
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却在那年3月14日以9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路博润公司,该股票3月底收盘价133.96美元,粗略估算,索科尔每股赢利了30美元,浮动赢利近300万美元。
索科尔主动报告了这些交易(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违法),巴菲特也力挺索科尔,说他早就知道此事,索科尔的做法似乎无伤大雅。
其实,但凡在投行做过的都知道,投行从业人员,甚至其家属,他们所有的证券交易账户只能在自己公司内部开设,而且时刻被监管部门监控,更不能随便交易与自己公司有业务或将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证券。
在买卖之前必须先向监管部门申报,在获得了事先批准后才可交易股票,否则就是内幕交易。轻则罚款被裁,重则坐牢。
为避免麻烦,笔者在投行工作这些年,关闭了所有的证券交易账户。特别是近两年,笔者专做证券交易监控,更深知索科尔的行为绝对属于内幕交易,而且属于“内幕交易初学者”的水平。
这恰恰印证了巴菲特自己说过的名言:如果你看见厨房里有一只蟑螂,那里面肯定就不止一只!华尔街是金钱世界,人性中的丑恶一面,往往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使得多年来内线交易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
例如大名鼎鼎、最具权威的美国成功女性之一,时尚女王玛莎•史都华(MarthaStewart),也因涉及内线交易而坐牢。她曾是时装模特儿、股票经纪人、作家、杂志主编、两档当红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时尚女皇,在过去二十年间她是出版界的领头人,资产高达10亿美元。
2001年12月28日上午,她所持有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股票受重挫,就在前一天,她将手中的那些股票全部抛出。
其实对她来说,那只不过是区区45673美元,相对于10亿美元资产,还不是零头的零头吗?结果,她被查出利用内线消息图利,最后因妨碍司法公正被判处五个月徒刑,外加罚款以及禁止她任职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执行董事长五年。
而另一起内线交易案则充满了谍战片色彩。2001年,年仅36岁的古登伯格(Guttenberg),任职于瑞士银行的证券部,身兼执行主管和机构客户经理,是瑞士银行投资审议委员会成员。
每个工作日上午11点,瑞士银行投资审议委员会的审议分析师把评估后的股票升、降级推荐信息发布给投资者,以便他们作出“买入”、“卖出”和“持有”的参考。
与众多投资银行的分析推荐一样,瑞士银行的升降级建议被投资者密切关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价的走向。
瑞士银行内部有80个人能在开会之前看到评级推荐信息,古登伯格是其中之一。当时古登伯格欠了好友埃瑞克•富兰克林(EricFranklin)25000美元。
古登伯格想出了一个不花分毫就能还债的办法。而富兰克林则掌管着贝尔斯登公司旗下的一支对冲基金,肩负快达资本对冲基金的证券经理。
两人约定,古登柏格将瑞士银行的股票评级信息提前透露给富兰克林,后者则提前在市场上操作买卖,赢利两个人分成,古登伯格赚取的部分,将用来偿还富兰克林的25000美元。
古登伯格不可谓不知法,这从他与富兰克林之间充满了“007”色彩的联络方式中便可见一斑。从古登伯格知晓瑞士银行的股评到正式发布,中间只有一天时间,也就是说,从透露消息到交易完成只有短短的几小时。
根据美国证交会和司法部的起诉书记载,古登伯格和富兰克林为此专门购买了抛弃式手机,还编出一套联络暗号,靠发送短信来传递消息、安排见面和支付现金的时间与地点。
谁知这样的交易一发不可收,次数越多,牵涉面越广,金额也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这起内幕交易被称做“瑞士银行阴谋案”,最后被揭露。
在华尔街另一家百年老字号投行摩根斯坦利,则是一起夫妻档的
联袂阴谋,被称做“摩根斯坦利阴谋”。26岁的冉迪•克洛塔(Randi Collotta)时任摩根斯坦利的律师,她与同样是律师的丈夫克里斯托夫•克洛塔(Christopher Collotta)联合起来。
由她将所知道的公司并购交易消息透露给在佛罗里达的好友马克•杰曼(Marc Jurman),由杰曼掌管的基金在佛罗里达进行操作买卖。克洛塔夫妇则从其交易的赢利中提成,仅仅2004年到2005年的一年间,就非法所得60万美元。
不过,以上这几件内幕交易案,要是和全球顶级金融财团瑞士银行(UBS)在金融危机期间涉嫌参与操纵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IBOR)一事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儿。
在这里,先浅析一下什么是LIBOR?从事金融业的人都知道,LIBOR是世界市场上最活跃的利率,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指标之一,像利率期货、掉期交易以及欧元和美元的价格,全都以LIBOR来确定。
由于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LIBOR不仅适用于英镑,也适用于美元、瑞士法郎、日元和加元。在丑闻发现之前,该利率被认为最真实地反映了市场的资金需求状况。
时间11点整,英国银行家协会将从16家银行(瑞士银行、美国银行、巴克莱、花旗、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劳埃德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三菱东京银行、日本农林中央金库、苏格兰皇家银行、西德意志州银行、法国兴业,笔者曾在其中3家任职)搜集各家银行从美元到瑞士法郎等10种货币的拆借成本。
LIBOR的期限从隔夜到一年,然后被纳入统计表,去掉最高和最低部分得出平均值,当天的LIBOR被确定下来,之后送往全球各地的交易所。
银行相互之间提供的利率全天候都在变化,而LIBOR被固定于24小时内。一般来说,瞬间利率和拆息率的差异非常小,尤其在短时间内。
那么,现在要谈一谈什么是LIBOR丑闻。这一“奥秘”就在于多家报价银行串谋操纵LIBOR,当英国银行家协会收集完报价,在去掉极端报价之后进行平均的当口,被做了小动作,这一恶劣行径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操纵者从中疯狂地渔利。
对于一般大众来说这恐怕很深奥,或者说很不容易理解。但人们容易理解的是,银行通过改变和操纵利率,能使衍生产品的价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动,从而获得巨额收益。
因为全球有超过36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和公司债券,都视LIBOR作为基准利率。一个小数点后人为的数字变化,其获取的回报都是天价。
在原先的金融资本市场中,信用的基石是诚信,市场主体中的一方必须信任另一方将履行诺言。比如放贷方必须信任借贷方有能力偿还贷款,投资人必须相信他们能看得见投资回报。
失去了诚信,等于失去了灵魂,就好似一旦牛顿三大定律是错的,那么以这三大定律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还能可信吗?现在LIBOR被操纵,那么与之相关的360万亿美元的衍生产品,也就全出错了!
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Zero-SumGame),在同一时段内所有赢家所赚的钱,与所有输家所赔的钱相等;衍生品市场只是财富的再分配,并不创造新的经济价值。银行操纵利率获得了巨额收益,那么谁在亏损呢?当然是参与这一市场的广大投资者。
在当今的世界金融市场,真正的诚信已荡然无存,华尔街富人为了自己的高奖金,简直无所不为,而且他们丝毫不感到羞耻。
比如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次贷危机迫使它倒闭,在遭遇清算的过程中,竟然发现其公司账上有1亿美元。清算公司要问了,你不是倒闭了吗,怎么账上还有1亿美元?雷曼说,这是今年年底派发奖金的钱。
连公司都保不住了,哪来钱发奖金,居然有1个亿?雷曼傲慢地回答,我们华尔街就是这样,1亿奖金雷打不动要发,至少得1个亿;要不是碰上我倒闭,奖金就可能是几十上百亿!
陈思进,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顾问。担任央视纪录片《华尔街》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