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有3个选择:一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比如发布振奋人心的消息,回购股份或业绩大增等;二是听任股价“我行我素”,最终被交易所强行退市;三是私有化,主动退市。在后两种选择中,第三方机构、投行的身影成为“常客”,通过收取各种费用或捡便宜而成为受益方。
近40家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华视传媒连续大跌,源于公司7月5日下调第二季度的业绩,原计划收入4000万-4300万美元,新的预期是2800万-2900万美元,打了3折,当天股价即给“脸色”看,大跌20%多,之后几个交易日一路走低,已接近“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的退市标准。
接下来的时间,将是中概股密集发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的时间。数据显示,已有近40家中概股股价低于1美元,另有近50家不高于2元美元的公司,如果受到业绩下滑“冲击波”的影响,无疑将快速壮大“1美元中概股阵营”。
据纳斯达克规定,上市公司总市值小于3500万美元或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纳斯达克市场将发出警告,被警告公司180天内如果无法使股价回升,将退到粉单市场。
中介机构“趁火打劫”
“从上市到退市,包括投行、律师事务所或会计事务所都有利可图。”一业内人士表示,IPO上市,投行通常会赚融资额的5%-6%,律所或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赚1%-2%,即如果一家公司融资1亿美元,则需要向投行、律所和会计事务所支付近千万美元的成本。此前,拉手网撤离IPO时,就有相关人士表示,上千万元的上市中介费用“打水漂”了,神州租车亦然。
在退市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迫于交易所的退市标准而被动退市,另外一种是以私有化的方式主动退市,要么是管理层主导,要么是风险资本VC或私募机构PE主导。
罗仕证券的分析师宁波表示,据统计,从2010年至今年6月底共有33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宣布要以管理层MBO或者外部战略投资者收购的方式私有化(该统计没有包括因未达到交易所上市要求而被交易所强行退市的公司),其中11家是今年宣布的。在这些私有化背后是投行、律所和会计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坐收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