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人网和开心网曾被认为是中国最像Facebook的两个社交网站,如今一个先于Facebook上市,一个被腾讯投资。前者现在的股价相对于一年前14美元的发行价,已经近乎腰斩,后者则日益边缘化。
坐拥全球最大的用户市场、率先进入中国社交网站的第一梯队、赢得VC的巨额注资,这些有利的条件并没有让人人和开心快速成为“中国版的Facebook”,是环境所致,还是产品问题,抑或创始人原因?
下文是《创业邦》杂志2010年年底对陈一舟和程炳皓的专访,他们对社交网络的一些看法,或许可以让我们更能了解人人网和开心网的当下境遇。
文/符星晨、方浩
陈一舟的人人网和程炳皓的开心网被认为是中国版Facebook的有力竞争者,不久前的一场“名分官司”便是最好的注脚。但是,无论是从用户总量还是从每日新增用户数上看,这两个中国学徒与美国师傅的距离其实正在不断拉大。截止2010年10月,开心网的用户数突破9000万,人人网则已过亿,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几个月前就表示,其全球用户数今年年底有望达到10亿。这意味着,从5亿到10亿,可能仅用半年时间。
互联网领域最糟糕的事情不是消失,而是趋于平庸。在本期封面故事中,《创业邦》分别对陈一舟和程炳皓进行了独家专访,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各自对SNS的理解和预测。有意思的是,他们一方面坚持各自的成长逻辑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方面他们在行动的结果上却趋向相似:白领是开心网的切入点,现在却成了靠学生起家的人人网的主力用户群;人人网对第三方开发者的开放最早,现在的开心网对此大有知耻而后勇之势;他们都在社交游戏上有过误区,现在同时大谈特谈SNS的主业应该是什么……
一个坚持自己向左,另一个坚持自己向右,他们最终会殊途同归吗?
中国特色?
毋庸置疑,人人网和开心网在不同程度上都复制了Facebook的样子,但每次谈到这个,程炳皓都觉得很委屈——他认同周鸿祎的观点,中国还处在“微创新”时代。而且开心网确实有独特的地方:没有复制Facebook从校园里发展用户这条路,而是从写字楼里切入,关于这一点,来访的Facebook客人也“表示了赞叹”。
“当时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受到很多的质疑,说这是死路一条。”程炳皓告诉《创业邦》,质疑聚焦在中国到底有没有白领市场,因为这部分人群的特点比较分散,不像大学生那样集中,而且大多非常忙,不一定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社交活动。
“人类的天性是共通的,每个国家的人都希望社交,只是需要恰当的方式和平台。”程炳皓说。陈一舟也认同这一点,一个在美国巨大的潮流,在中国不可能连一点波澜都不引起。
“不过,要像美国那样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我觉得需要很长时间,就像共产主义革命在中国花的时间就是要比苏联长。”在陈一舟看来,对实名制的接受程度,中国和美国之间是有差异的。“我觉得社会越发达,对实名制越接受;网民的时间越值钱,就越愿意实名。”陈一舟说,因为SNS是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它是一种多媒体的,同时它又是一个可以分享内容、传达情感的沟通工具,什么都可以做,而且传达信息的效率比较高,我说一句话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需要单个跟你聊天,我也不需要实时在线。“为什么SNS在美国比较发达?因为人的时间值钱,人家每天在网上花半个小时把娱乐的事儿都办了;而在国内,大家还是花很多时间在娱乐上面,因为我们的时间成本观念还没有形成。”
这一点也得到了程炳皓的赞同。开心网当初之所以选择白领群体作为突破口,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这个群体在上班时间的“娱乐项目”。“中国的白领白天上班只要稍微有一点儿时间,都会干两件事:一是上网聊天,其实就是对信息的分享和传播,或者说人际沟通;第二就是玩游戏。现在再加一个是买东西(网购)。”
这也是开心网在逻辑起点上与人人网的不同之处:前者只推荐有共同朋友的朋友,后者则提供与你的真实信息可能产生相关性的朋友。“你如果去人人或者Facebook,认识陌生人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它们的页面比较丰富,为什么?因为这和时间充裕、生活状态活跃的大学生身份非常吻合,”郭巍说,“但当你处于一个白领圈子的时候,你的时间是碎片化的,你会担心你结交一个陌生人会耽误你的时间。所以你更愿意跟你原来的社交圈子去做一个维护性的关系,这就是很大的区别。很多人说人人网会抢开心网的很多用户,其实这完全是两个领域。”
但是,现在的陈一舟显然不会完全同意这个定位。据陈透露,目前人人网的注册用户中有60%是白领,而且其中一半以上是在毕业后注册的。“学校是人人网最初的根据地,这也是我们与Facebook的相似之处,因为除了家庭,在所有社会关系中,同学关系是最核心、最稳固的,有了这个用户基础,再发展才会好一些。”陈一舟说,但中国的SNS一定要走出学校,因为SNS的价值都是跟总的用户数有关系的,用户数有多少、用户在这里待的时间有多长,都与其价值成正比。
“白领是快餐文化,而且白领对高质量的内容需求要比年轻的学生更加旺盛一些,即年龄越大,对高质量的信息内容越感兴趣,但他们对沟通的要求逐渐下降,而用户越年轻,就越有沟通需求。你到QQ群里面去看那些小学生、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在班里面聊天,聊的话都是看起来毫无疑义的话,但人家聊得就是带劲儿。”陈一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