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Facebook上市,全球的人都在关注其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这位新晋的80后“高富帅”。但上市后股价破发并连续走低,也许是外界看来“小扎”面临的挑战与烦恼。
这样的情景,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绝对不会陌生。一年前的2011年11月,Groupon成功IPO,市值达到200亿美元。梅森个人也成为亿万富翁。但此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行,再未重返峰值。
同属80后,这位Groupon联合创始人兼CEO与扎克伯格有着一样的特点:喜欢自由,童心未泯。不仅如此,他们都有着“要改变这个世界”的疯狂想法。这让他们被当成当下互联网业界的“双子座”,经常被人相提并论。
他们所创公司的商业模式尽管看似不同,但都贴有“人与人的促动”这个核心标签,并且以风靡的速度通行全球。
在全球扩张过程中,Groupon就用它的“一招鲜”拿下所有的市场。这个“一招鲜”的核心是“以快制胜”,其大致思路是,通过大规模的广告投放、高薪招聘优秀人才,甚至抢竞争对手的骨干员工,来快速获得大量的新用户,并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然后通过邮件营销重复获得用户。
但这种业务模式也被人们认为有“庞氏骗局”的嫌疑而一路遭受质疑。为了化解公众的疑虑,梅森写了一封公开信表示,“专注于对客户的长期服务”。不仅如此,梅森还创造了以Groupon Now为主的在线广告方案,这被喻为是迄今为止,可与Google创立的付费搜索广告相媲美的方案。
面对互联网界层出不穷的创新与淘汰,安德鲁·梅森会带领他的公司驳斥资本市场的蔑视,还是如浪花顶尖的泡沫落于平寂?没有水晶球可以预测这一切。
源于“临界点”
成为一个互联网界巨子的梅森实际上是半路出家。
1999年,梅森进入芝加哥西北大学时,主修的是音乐,自小就接受钢琴训练的梅森有着一名“摇滚明星”的梦想。
2006年,大学毕业三年后,梅森重新回到学校攻读研究生。由于攻读的是公共政策类的专业,他开始想打造一个社会行动的网站。在他的眼里,这家网站以“临界点”为概念,希望在超过某一个点之后,网民们所支出的时间与金钱可以减少。当时,这只是一个想法,毫无商业模式,自然没有被几个人接受。
幸运的是,梅森的前老板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觉得他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梅森就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为了快速开发出网站,梅森退了学,全力以赴开发出一家名为Point的网站,这是一个社交活动平台,允许注册的每一位用户组织一场活动,其他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参与与否,或者出钱,或者成为一个团体来采取行动。但是,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只有在参与的人数达到某一个“临界点”,这个行动有能够启动。
早期,这个网站的许多都是一些有意义的社会行动。比如,迫使肯德基采取更严格的动物福利标准,要求百事可乐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瓶装矿泉水。这虽然给那些愿意表达意见的人一个网络空间,也促使了大家共同的行动,但是Point网站并没有吸引足够的用户。
2008年10月,Point再也运营不下去了。这个时候,梅森也很苦恼,100万美元的资金很快就要花光了,莱夫科夫斯基告诉他,不再给他新的资金,要求他“想出一个全新的点子,并让网站赚钱。”
当你需要赚钱,并为之想方设法后,还是很容易找到赚钱的方式的。梅森注意到,Point最热门的活动是团购,于是他决定去尝试一下,并给这个新网站取名为Groupon,取团体(group)和优惠券(coupon)之意。
2008年10月22日,Groupon推出第一个团购业务,当时有97个人购买,这相当于其邮件列表的5%。就这样,一个传奇以平淡的数字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