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尤其容易催生盲目扩张,“最怕误入发展的幻觉,以为发展就是规模,就是速度,其实不然。”
京东商城是一家快公司吗?
过去5年间,它以100%~200%的增长速度猛冲,交易额从2007年的3.6亿飙升至去年的309亿,人员更是暴增至2.6万人,不可谓不激进。
美团网创始人兼CEO王兴,以前的看法也如是:“总觉得阿里巴巴是很早就成功的电子商务公司,京东是突飞猛进的后起之秀。”
但他最近参加了一次研讨会之后,有了别样感触:京东其实不快。仔细想来,刘强东1998年就成立了公司,做了五六年线下业务后,2004年搬到了线上,之前做的事情都和现在的电商紧密关联。按照刘的说法,他从第一天开始,第一个员工、第一笔工资,都记录在IT系统里,一直延续到现在。而马云的阿里巴巴是1999年成立的。在电子商务开始比拼耐力的时候,所有快的冲刺,都来源于他们慢的准备和积累。参与投资了京东的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周炜对我们分析:相当长时间和范围里,京东烧钱是在建物流、建系统,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如此,淘宝才把京东视为竞争对手。”
美团网是一家快公司吗?2010年3月上线,2011年公司已从年初的200人发展到第三季度结束逾2000人,销售额保持月均20%的增长,达到了15亿元的年交易额。5月,它又在“闯”4亿元的月销售额大关。王兴对我们坦陈:“发展确实太快。”但即便是这样,也有媒体曾做类比,分析出“‘快’拉手,‘慢’美团”。
近两年来,团购业如过山车般热闹,5000多家网站齐冲锋,“唯快不破”。王兴奉行的是“理性快速扩张”,今年的美团开始刻意放缓速度,“每个月保持10%的增长”。他在建设美团的核心竞争力——IT系统的同时,也在加强团队建设,抓管理、夯深度。
在UC优视CEO俞永福看来,企业的慢往往也并非刻意迟缓,而是要控制发展节奏,为下一阶段积攒快攻之势,但“节奏是考验企业的最难的课题”。
有时慢并非急流勇退,也不是消极怠工,而是以退为进,增强体质。今天的“慢”,是为了下一个周期的“快”。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指出,一些互联网公司没有坚实的品质和价值支撑,做得再大,也是在造一座“沙塔”,“登峰造极之后,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快公司也要有慢逻辑
百米跑还是马拉松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一日万里的互联网时代,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吗?
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总结了互联网理念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快是必要、必须的。
“无所畏”的凡客诚品,如今更是在快马加鞭。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余颖看来,一旦凡客步子放缓,京东等上马服装电商的话,先机可能就会被抢走。他对我们分析:互联网行业向来“赢家通吃”,同一细分市场上可能仅几家能存活,面对肆意的竞争和小概率上的成功,自然是“唯快不破”。
所以,在Groupon模式大紫大红之后,一年多的时间内,中国的团购网站从无到有,迅速演变成“千团大战”。冒进者铆足了劲儿“跑马圈地”,不计后果砸广告,拉手网的员工去年下半年甚至扩张至5000多人,怎一个“快”字了得。
这种“必须的快”,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周炜称之为“预赛季”。在“预赛季”,速度是能否取得决赛资格的“决胜局”。
“其实没有不想快的公司,但往往有些人太贪心,想以百米赛的速度跑完马拉松。”周炜说。参赛者去比赛的目的可能不一样,方向也不尽相同。跑马圈地的时代,大家都想冲到好的赛道上。但这些选手们对于自己参加的究竟是“百米赛”还是“马拉松”,似乎并不是很清楚。
“在创新的脚步上要快”,余颖分析,但快并不是万能的。快也意味着行业门槛低、技术壁垒低,所以也极容易被复制、被超越。凡客快跑,也未必能够确保能够长期持续保持市场份额的绝对领先。快的前提是方向清晰、判断正确。曾经快的米聊遭遇强势的微信,也败下了阵来。
“每天前进30公里”,美团要跑的是一个超长的马拉松,在采访中王兴反复强调。他要把美团做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在王兴看来,人是有惯性的,从模式不为所知,到慢慢积蓄能量,大家觉得好就会冲过头、高过预期。最后,泡沫无法支撑了再跌下来。因为有惯性,大家都认为行业一塌糊涂,完全是泡沫。“其实也没那么差。”他坚决反对美团的发展上上下下坐“过山车”。
为了抢占最佳跑道,美团扩张初期曾采用直营加代理的模式“加速跑”。但因为代理风险较大,去年3~5月,他们也慢慢把代理收编为直营,放缓速度匀速前进,王兴在践行自己的“慢逻辑”。
互联网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成功的门槛从来都很高,参加决赛者要笑到最后颇不容易。做企业是一个跑马拉松的过程,王兴认为,在可持续和其他条件一样的前提下,快自然比慢好,没有谁完完全全刻意要做慢公司。
雷军总结的七个字看似简单,但知易行难。有网友总结到:因为诱惑难挡、寂寞难耐、习惯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