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产经新闻 >> 新传媒 >> 浏览文章

右脑互联网(3)

2012-7-12 6:46:41商业价值 【字体:

“我想做的是一个没有输赢的快乐游戏。”游戏设计师Dan Porter这样说。你是否可以想象一个超强竞技、或理性对抗类的游戏能快速打进你的“女朋友圈”?对于大多数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游戏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但是对于Draw Something来说,是产品的调性决定了它的引爆——只有默契和配合才能猜图成功,这种充满了小感动的交互,恰恰是从右脑出发的结果。

那么如何在女性的基础上,构架新的生意和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很多生意都要考虑到这个问题。

上文提到的蘑菇街,一个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每天带给淘宝80万-90万的流量,500万交易额,从淘宝开放平台获得10几万的佣金。计算下来每个月能产生1.5亿的交易额——而2011年全年淘宝开放平台产生的总交易额不过才30亿。

这个生意并不向用户售卖商品,更不需要囤货和物流,而是一种集成了社会化特性的电子商务形态,形象的说就是“导购”,如果你是一个男性用户,你在蘑菇街的注册页面的时候就会受到率先“冲击”:欢迎你菇凉。似乎就已经告诉你这是一个“女人堆”。每天有上百万的女性用户在社区里分享购物和时尚,社区里有无数的产品,如果喜欢,可直接点击链接到淘宝的卖家并完成购买。

这种形态的土壤是在淘宝的开放平台之上,生态系统之内。作为具有先天优势和庞大商品资源的生态系统,淘宝制定了自己的规则,同时它也需要丰富的物种在这种游戏规则里玩。而蘑菇街的价值在于是给热爱时尚、喜欢购物的女性提供有趣的地方,购物可能是一种结果,更重要的是在找到同趣味的人。

和很多网站一样,淘宝建立的模式就是一个男性导向的网站。看看那些搜索标签,按照类目层次递进的页面,以及用明确关键词做索引的方式,哪个不是强目的、直线、理性的行为线索?而对于更加感性、喜欢无目的型购买的女人来说,当淘宝的产品还很少的时候,尽管没有“逛街”的感觉,但她们还是可以通过简单的翻页动作来完成筛选和购买,但当淘宝今天拥有18亿商品的时候,女性用户的购买就会很难。

在蘑菇街里有个频道叫“小组”频道,里面有很多有趣又火爆的“小组”:“飞机场不哭泣”组、“大胸MM对抗平胸时尚”组、“原单控”组 …… 非常女性化的代名词和需求特征是社区里最活跃的地方,“关键这是淘宝提供不了的”蘑菇街CEO陈琪告诉记者,这个模式的机会就在于你能提供的有价值的服务,而淘宝做不了。

女性更爱购物和社交。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2011年发布的《女性在上网:女性如何影响互联网》的研究报告显示,将近有56%的成年女性称她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是为了与朋友保持联系,持这种观点的成年男性比例为46%。

Facebook是第一波女性用户大于男性用户的代表,而在主妇圈兴起的Pinterest,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千万。据Appdata 统计显示,在Facebook用户中,喜欢用Pinterest的用户,超过97.9%是女性。而Groupon和Gilt等模式,女性用户比例也达到了77%和67%,当然为Yelp贡献多数收入的也是那群女人。

在移动端同样如此,据调研数据显示iPhone现在国内2000多万的用户,近70%是女性,而整个智能机市场,2011年底女性智能手机用户群已经超过2900万人。在使用移动设备在淘宝网上购物的用户中, 女性用户的比例超过50%。AppChina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中女性的比例已增长至53%。

就像有人猜测所有和“摇一摇”交互的产品,一定都是男性产品经理开发和主导的,因为这是一种非常“迫不及待”的直线方法,非常类似男性某些tg 理特征。但实际上女性社交需要有接近的过程,营造默契和感性交互的路径,而基于location的交友过于简单粗暴和直奔主题,虽然可以作为一个辅助,但显然不是一个最细腻的方式。

这或许该对社交网站有所启示,互联网下一个10年的逻辑一定不是强硬、冷冰冰的,在左脑支配的逻辑性沟通之外,右脑细腻而感性的东西需要被补充进未来产品的核心。这也是Facebook、Path能够成功成为关系圈里八卦和吐槽利器的部分原因,他们在兴趣爱好、智慧的层面多出了很多交互空间,满足了她们希望别人知道她生活的渴望,又不仅仅像个目的性极强的工具。

设计与制衡

如果从产品和模式层继续向下,更深的层级是设计。而UI和交互是设计的核心。

产品界著名的大逆转,莫过于Path1.0版本到2.0版本升级。完全不同的UI和UE体验带来了用户量和活跃用户的暴增。左下角的小加号打开形成一个扇形区,强化的timeline feed样式、还有简洁直观的表达等等无不让人惊艳。发布仅18天,活跃用户从1万上升到30万,下载量突破150万——而之前的100万用了一年。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怎样用设计去影响产品的核心价值?其实在苹果的出现之后,这已经是一个命题。

像谷歌和微软这样的公司,他们都是以一种数字的方式存在,他们用理性的思维试图把很多东西变成数据,包括对于人的评估,而苹果是从人性和感性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人们确实真的需要。

有一家设计公司eico design,公司的名字比它做出的产品名气要远远低调得多。Weico,因为具备精美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成为一款颇受欢迎和高人气的微博客户端。目前下载量700万,每日激活量100万,女性用户超过65%以上。

“这个屋子里坐着的每个人都很感性。”创始人张伟说,设计还有感性,包括对于品质的追求永远是人们在潜意识里的需求,尤其是在基础工作完备之后。需要有一家公司能够从设计和创新为核心,去产生影响力。

早期新浪微博客户端基础架构的风格设计就出自eico design,但是“新浪希望创建一个强大的工具,而我们希望创造强大的体验,并赋予用户能量。”为了传递一些与官方客户端不一样的声音,加上新浪开放平台鼓励第三方做产品,Weico就诞生了。

Weico和星巴克有一个不错的合作,是通过主题来去推广他们的品牌,“当时是第一次这样去做,就是帮星巴克设计一套主题,可以和他们的市场营销同步进行。而用户端就会收到提示,是否需要下载。”出乎意料的是,当合作结束需要撤下这套主题的时候,很多用户的反馈是希望保留,因为他们并没有反感这个广告,而是获得了一个不错的主题体验。更直观的数字是,这个主题让星巴克的官方微博增长了21200多个真实粉丝—— 他们喜欢Weico,也喜欢星巴克,70%以上是“右脑发达”的女生。

后续和Mini Cooper、刀锋的合作同样有所收获、而近期用户使用率极高的 “志明与春娇”主题,也是eico design和寰亚的合作项目。

事实上在两年前,对于UI、UE的重视就已经开始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所有的产品和团队都有UI、UE设计师。而在一个强调体验的时代,UI、UE的的重要性又不仅仅局限于女性,而是泛化到功能之外细枝末节里。这种变化也被演绎成,从男人给男人设计,到男人尝试给女人设计。

理性的产品经理们需要的是另外一种能力去制衡他过于强悍的工程背景。“任何公司都不可能达到的平衡就是,它势必是一个业务为主导的,还是技术背景、或运营背景、或财务背景的为主导的公司,而我们是设计背景,理性遇到感性,所以很多公司希望和我们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就是用设计和感性的思维去影响中和他们特别理性直线的产品逻辑,这种才是最佳的状态。”张伟说。

巧合的是,eico design刚刚帮蘑菇街做了他们的iPad版客户端设计。导购类的产品在iPad上产生的浏览价值和购买价值很高。而设计的初衷,就是营造轻松的沙发体验,即一个女孩窝在沙发里,不需要思考,去享受消费内容的过程。

比如那个门槛最低的“喜欢”,这是在蘑菇街里最常用的点击,数据显示点击“喜欢”这个动作仅2012年第一季度就完成了9000万次——设计的时候,虽然页面整个的色调和风格都很清新简洁,但eico design认为这么高频率的动作需要制造一种惊喜感和成就感,这种感觉让每一个姑娘都触手可及 —— 网页上仅仅是点击,而iPad上是点击以后,圆形的“喜欢”图标迅速翻转,就像一个硬币在转动,非常有趣。

不过,感性的设计并不是“花哨的设计”,而是在内容和用户之间,形成的一种简洁、方便和舒适的体验。这一点和创业项目“逛”的创始人白鸦的理解异曲同工。“今天互联网的设计不是艺术,而是可以推算出来的。包括用什么样的颜色、这个按钮应该是用圆角还是用直角,所以我们会发现互联网设计越来越女性。实际上互联网的UI,该追求的是如何用视觉的语言把界面逻辑将清楚,而不是如何更漂亮的。可能会把感性的因素掺杂进去的,但是根本还是要理性的去看。”

最终,人们在消费内容的同时消费一种体验,用体验来加强内容的传达,并把用户留住。这不是意味着,感性的互联网完全变成女性思维,而是在理性的基础上,重新构架感性价值的释放,这不是一种颠覆。在UI、UE圈,最合适的一句形容是:你可能需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让别人看起来毫不费力。

寻找增量

纵观上述关键词:女性、感性、体验、细腻 …… 背后更加关键的变量,就是“右脑”的崛起,由右脑引发的行为决策正在起到关键的作用。

基于Pinterest的读图时代兴起,已经让人们开始关注到“右脑的价值”,它掌控着与统治互联网多年的“价格导向、直线搜索、理性交互”等左脑特征完全相反的一套思维逻辑。互联网从一个“能用就行”的环境,逐渐变得越来越讲究体验,越来越展露其感性的一面。

而更重要的是,在新的技术之下,各方面的软硬件都越来越支持“右脑的崛起”。比如无数高质量的图片,在更高的计算能力、带宽和网络的支持下得到释放。图片本身承载的信息就比文字更多,或者说更高效。同时,又比文字看的轻松,并可以被不同人根据自己的情感而不断被理解和重新演绎。

移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潜入生活——随时随地的沟通与信息获取,拍一张照片立即可以将它上传分享,准确的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物等等,这些从信息总量到带宽再到实时性的提升,正在给越来越多感性思维提供支持的基础。因为从本质上,这些暴增的信息已经不是左脑能够单独处理的了,右脑的加入是一种必然。

如果从互联网现阶段的格局来看,我们大多数时候仍然在从功能和技术的角度去解析它。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环顾四周,各大巨头已经将地盘填充完毕,那么增量在哪?

打通左脑和右脑或许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方向。当用户不再以技术和功能来衡量产品的时候。从右脑出发的那些更加接近人性和更注重体验的信号,还有很多空间和大量待挖掘的价值,那些女性用户集中的火爆产品,就是一个最好的注脚。

激活右脑的思维吧,你会发现互联网依旧是一块诱人的肥沃土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