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创业板公司挂牌至今,转眼已满三年,创业板需要在制度性缺陷方面“刮骨疗毒”,应该真正成为资本市场变革的加速器。此外,私募股权投资(PE)行业本身正处于严冬期,但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机会,这也宣告了中国PE行业的分化。近日,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总裁李万寿做客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与网友分享了他对于创业板和创业投资的见解。
网友:“三信”(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安信证券)参与投资的前海股权交易所好像也有深创投的股份,前海对PE行业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您对前海有什么期望?
李万寿:我们当时参与投资前海股权交易所的想法是看到它在三板市场建设中的定位,“三信”的加入更强化了这种定位,是中国证监会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一个板块,它比过去的股权交易所更具有全国一体化的色彩。
前海要建立一个金融板块或者金融特区,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特”字上,表现在要和香港在金融产业、金融制度和金融管制、金融相关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方面能够全面对接,能把它的机制、产业导入到前海。香港要成为人民币的结算中心,前海是不是它的延伸?还有期货、保险等很多金融品种的交易,这里能不能成为一个新品种创新的场所。前海是不是有能力成为一个PE或者财富管理中心,涵盖珠三角、泛粤港澳琼或整个东南亚。我们不排除把新的基金放在前海,甚至在前海成立新子公司。
网友:Pre-IPO已经步入一个疯狂的时期,很多机构都在将入场时间往前端移,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有限合伙人(LP)是否也愿意等这么多年?
李万寿:投资往前端移是一个必然趋势,现在Pre-IPO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大大压缩,而且也缺乏一些好项目。有些LP要想寻求更高的回报,要想继续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下去,那他就得接受往早期阶段走。往早期投资阶段走,要有足够的理念准备,时间长、风险大,所以要承受得住风险,耐得住寂寞。
网友:既然现在政策经济两方面都在压缩PE的利润空间,那么,作为创投机构来说,往后的发展是拓宽融资渠道还是继续深挖PE项目?
李万寿:一个好的投资机构,肯定是投的能力更重要,一个机构投的项目好、回报率高、有品牌、在业界有口碑,人家自然就会找你,融资就不再是问题。风险投资在我国起步较晚,全民PE蜂拥而至,以及一些浮躁心态作祟,把钱募到手起码能抽取2%的管理费,反衬融资能力似乎很重要。对于很多渴望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讲,融资能力不强首先迈不进这个门槛;但对真正做事业的人来讲,投的能力绝对比融的能力更重要。未来,在基金正常运作的投资、融资、管理、退出这四个环节,管理和服务应该比过去更重要。
网友: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说,并购基金已经取代首次公开募股(IPO)成为主要退出渠道了,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李万寿:我们先讲几个比例关系,风险投资和PE投资寻找项目投资肯定是百里挑一,那意味着99%的项目不能投,全国有400多万家企业,真正风险投资能够投的企业可能最多1万家,再多一点也就是4万家。在风险投资进入的企业里面可以IPO的比例是十分之一,不能投的和不能IPO的就可以走并购渠道,所以靳海涛的观点是指这99%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
IPO永远是定价的标杆,以后企业要并购一定是以IPO定价为参考标准,这是其一。其二,将来谁会成为并购的主体,今后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将作为并购主体,上市公司需要好的项目,在这90%没有IPO的企业里找,也可能在风投没有进入的项目里找。
网友:创业板目前已经成立三周年,三年内共减持了187亿,增持了10亿,大多数人都退出了,这是否说明了创业板的失败,起码是股东心态和意识方面有问题?高管大量减持后对市场流动性影响很大,其实市场流动性比融资更重要,是吗?
李万寿:我认为股东减持一定是大势所趋,是正常状态,也是商业行为。首先风险投资的规律就是阶段性的退出,不可能成为长期的股东。其次,高管的退出也是可能发生的,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人创业,退出的高管流入社会可以进行第二次创业。股民的信心不应该来自于多少人减持,而应该在于创业板企业是不是兑现了过去的承诺,在于业绩变脸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诚信的问题还是大经济环境的问题。如果创业板能让一批像样的企业脱颖而出,能有60%的成功率,也就是说有60%的企业值得投资,那创业板就是有价值的,剩下的不成功公司也要用市场规律淘汰它们。
网友:关于监管层酝酿调整创业板发行条件中盈利持续增长的要求,您怎么看?创业板上市条件是否可以更加宽松,或者设置更加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是否可以建立创业板企业再融资、并购的绿色通道,加快审核?
李万寿:推企业上创业板的标准不能看盈利多高,盈利高的传统产业业绩也可以照样“变脸”,尤其现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时候洗牌更加激烈。所以创业板上市的标准,绝对不能仅仅看利润,还要看可持续成长的很多因素。过去发行机构要对股民负责,推出的企业都是有盈利的、有收益的、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真正和创业板名词相吻合的创业型企业,只要有人在下面买单,做市商就应该撑它的股价,那就要求我们的发行体制有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此外,创业板再融资审核权力下放到交易所是一个很好的举动,我觉得所有再融资的通道都应该权力下放。
网友:当前还有哪些行业是您比较关注和看好的?
李万寿:首先就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七个行业还是很宽泛,每个机构要把某一个具体行业搞精搞透,要下很大的工夫。此外还有消费升级类企业,比如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升级的问题,对创新的要求很高,需要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另外是产业升级类企业,能够在大浪淘沙中留下来的企业一定有它的发展成功之道,它的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经营方式升级,很多方面的升级转型和换代都会导致一个全新的企业出现。在战略新兴产业、消费升级产业和产业升级换代里都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其中我最看重改革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机会,比如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会带来养老产业或医疗保健产业这方面的机会,医疗体制改革会对医院管理、健康管理和医疗机械、生物制药都带来新的机会;文化体制改革一定会在三网合一、影视制作、动漫文化创意等方面释放出极大的能量;投资体制改革,特别是对基础公共设施方面的投资体制改革,国有向民营企业适度的开放,比如轨道交通、燃气、水电、煤气等方面,这些都会有很大空间。
网友:您去年说过不投市盈率超12倍的项目,为什么?是以什么为划定标准的呢?
李万寿:现在我们要求只投8到10倍市盈率的项目,因为现在创业板的市盈率在33倍左右,至少给投资机构一倍的利润空间,还要将没有成功上市企业的投资成本算进去。
网友:有评论认为企业大部分的钱都被创投赚去了,很多散户是没有条件参与分走第一杯羹的,对二级市场上投资创业板的散户,您有什么建议,比如行业筛选、业绩筛选等类似指标。
李万寿:很难给散户提供建议,对创业板的企业研究要花点工夫,要研究它的技术和动向、产业化进程、市场份额、行业竞争会出现什么变化,管理层是否稳定,或者是它有没有什么新的力量,要判断一些新的项目是不是符合这个行业或者产业的潮流动态,研究要下工夫,不能凭某些指标,因为这些指标是经常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