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500只中概股困境求生股价长期低于一美元进退两难

2012-9-15 6:25:27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三年前打破头要挤进美国资本市场的几百家中国企业,现在正想方设法“逃”出去。

    中国阀门公司成为最新一个例子。9月11日美股开盘前,中国

阀门(Nasdaq:CVVT)董事会表示,愿意主动申请从纳斯达克全球市场退市,10月1日后公司普通股将转到场外柜台(OTC)市场交易。该只股票7月13日被停牌。

    上周五地产中概股思源经纪(NYSE:SYSW)则跟随前不久分众传媒试图私有化的路径,宣布收到CEO陈良生的无约束性私有化要约,或将成为第一只通过私有化退市的中国地产股票。

    “情况完全不同了。原来中介机构急切寻找需要上市的中国企业,现在市场则是静待投资者重新树立信心。”国际资本市场联盟董事会主席兼CEO、美国长盛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智慧向本报记者表示。

    但对于大多数股价持续低迷的中概股来说,是否等得到投资者信心复苏,是一个问题。在OTCQB交易股票、天科国际产业机构(TNBI)首席财务官李光耀告诉记者,当初花费巨资赴美上市,现在是走是留,很难下决定。

    和主板上市企业选择路径较广相比,遭遇这一困境的,主要是500多只在OTC各板块交易的股价长期在1美元以下的中国股票。

    中概股“退而不能”

    李光耀最近的主要任务,是忙着和纽约的基金经理或投资经理会面。他拿着第二季度的业绩报表,向华尔街的投资者们不断推销总部在广州的这家中国企业。

    但会面的结果如他所料:投资者们礼貌地听完,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投资兴趣。“现在对中国股票有兴趣的投资人本来就少,尤其是对通过反向并购上市的企业。”他表示。

    尽管他所在的天科国际二季度的收入达到74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49%,业绩在国内同行业十分突出,但仍然没能引起投资人的兴趣。目前,该只股票的价格持续几个月维持在0.51美元,交易量几乎为零。

    这家企业以生产经营饲料天然添加剂为主,几乎所有的生产和销售市场都在中国。2010年,公司通过反向收购在OTCQB上市交易。李光耀告诉记者,公司原先打算通过美国资本市场的融资扩大业务,同时以升至主板交易为目标。

    但其股价在2011年短暂升至1.2美元上下后,受到中概股危机事件波及而一落千丈至1美元以下。通常情况下,1美元是衡量OTC板块股票表现的一条基准线。

    这家规模并不大的上市公司在美国维持交易的花费,每年至少在40万美元以上,包括审计、律师、打理投资者关系、股票经纪、人力资源成本等各类基本费用。相比之下,公司当初的融资规模也只有几百万美元。

    但是退市的花费更让人望而却步。李光耀解释说,主要也是资金的问题,首先得找到愿意投资的人,其次给出的要约价格也不能特别低。

    大多数动过退市念头的企业都面临类似的问题。此前高调传出私有化方案的分众传媒(Nasdaq:FMCN),其私有化进程最近也受到股东之一 ——英国保诚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Eastspring Investments的阻力,认为要约价格过低,至少应当提高15%至30美元。

    “现在我们进退两难。”李光耀说。

    同样境遇的500多只中国股票,大多数处于类似的静默状态。记者根据OTC Markets提供的资料统计,目前大约有550只在OTC各类板块交易的中国股票股价低于1美元,而超过1美元的只有200多家,不到前者的一半。

    中介机构推波助澜

    鉴于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境遇短期内不会有大幅改善,当年极力动员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各类中介机构,开始将业务目标转向退市。

    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Dorsey & Whitney)律师Geoffrey Sant向记者表示,在承接各类中国公司上市业务之外,目前他手头主要的工作就是为中国企业提供私有化的各类法律服务。

    类似的业务在中国律所中也逐渐兴起。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淳此前向记者表示,他们正在为想要退市的中概股设计合理的方案与流程,争取将一些资质较好但股价长期偏低的中概股吸引回本土或美国以外的资本市场。

    “目前我观察到的一大趋势,是中国企业上市后私有化,然后可能选择再次上市,也就是所谓的PPP(Public-Private-Public)。”郭智慧表示。

    与此同时,中概股上市市场的急转直下,让部分金融机构焦急不已。在日前举行的“国际资本市场座谈会”上,纽交所负责亚太地区上市业务的董事总经理Marc H. Iyeki仍然对中资企业的IPO前景表示乐观,并透露目前仍然有不少中资企业排队等待合适的IPO窗口。而花旗银行负责美国股票资本市场的总监Adam Rosenbluth则表示,目前投行已竭力降低费用门槛,虚席以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