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公司高管每年大比例的现金分红到向普通员工提供最高30万的免息贷款,焦点科技(002315.SZ)无不在塑造一个最佳雇主的形象。然而,在投资者眼中,焦点科技作为一家上
2009年新股开闸后,焦点科技顺势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小板上市公司一员。三年过去了,公司募集的近12个亿资金仍有10亿元躺在银行“睡大觉”,IPO募投项目一拖再拖至今仍未完工,当初两年建设完成的承诺俨然成了一纸空文。
超募近9亿鼓了腰包
据招股意向书披露,焦点科技计划首次公开发行2,938万股,募集31,237.0万元用于“中国制造网电子商务平台升级”、“中国制造网销售渠道”、“中国制造网客户服务支持中心”、“焦点科技研究中心”四个项目的建设。最终,公司以每股42元的发行价共计募资118,484.07万元,超额募资近9亿元。
焦点科技上市后变得慷慨了起来。分红纪录显示,焦点科技2009年度推出了每10股派现6元的分红方案,2010年、2011年每10股派现8元。2012年度董事会维持大比例现金分红的惯例,再次推出10派8的分红预案。这样大比例的现金分红让持有公司股份的三名高管董事长兼总经理沈锦华、副总经理许剑峰、姚瑞波赚得个盆满钵满。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三人累计持有公司64.37%股份,2009年至2011年三年共计从公司分得约1.66亿元红利。
记者发现,焦点科技的慷慨不仅惠及公司主要核心管理层,还在公司内部延伸开。2012年2月3日焦点科技出台了《员工购房借款管理办法》,推出免息住房贷款优惠政策,计划向首次置业的公司部分员工提供5-30万元不等的免息借款。近日,公司核准了第二期购房借款员工,共计53人,借款总额为1,089万元。
IPO项目迟迟无效益
坑了投资人?
用投资者的话来说,焦点科技或许是一个好的雇主,于股民却未必如此。
记者调查发现,焦点科技计划两年完工的四个IPO项目总体开工进度为15.1%。据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中国制造网电子商务平台升级”项目计划投入7817.9万元,至2012年年底才投入1,516.52万元,投资进度为19.4%;中国制造网销售渠道投资进度为1.55%、中国制造网客户服务支持中心计划投入投资进度0.43%。焦点科技研究中心计划2010、2011年的投入为零,2012年才投了3,033.35万元,投资进度为38.51%。
对于项目的前景、收益,公司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不乏泛美之词。据项目可行性分析,前三个项目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6.2%、42.4%和34.9%。所得税后净现值为6,664.7万元、12,853.3万元和6,147.7万元。研究中心的建成则将为公司现有服务及其他三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提供全面技术支持。
距离公司承诺的2年建设期已过去一年多时间,公司IPO募投项目仍未完工,迟迟无法产生效益。当初招股说明书中两年建设完工的承诺成了一纸空文。
让投资者无奈的是,IPO项目迟迟无法带来效益的同时,公司2012年业绩又出现了滑坡。年报显示,公司2012年度营业收入微涨5.37%,净利润减少了23.01%,增收不增利。上市三年间,公司股价经历了过山车行情,最高冲至97元/股,最低探至24.98元/股。截至2013年3月8日,报收于30.93元/股。有部分中小投资者直言其持股成本在60元左右,目前处于深套状态。
对于为何要延缓募投项目进程,公司宣称是由于上述募投项目编制于2007年,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及南京地铁规划的落实,公司想要变更募投项目实施地点,与南京市高新开发区就项目建设用地的置换事项进行了沟通,置换土地于2012年才完成招拍挂程序,项目将于2013年正式开工建设。
一项2007年已编制好的投资计划一直拖到2013年才正式开始投入建设,投资者不仅要质疑公司当初上市募集资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本报将对此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