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随着地方政府偿债高峰的到来,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和偿债风险持续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合伙人张国俊在此次“两会”期间做出提案,提议通过建立统一统计口径、统一监测和风控系统并进行阳光融资来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偿债高峰
张国俊在提案中表示,按照审计署2011年披露的数据估算,2012年地方政府性债务中需到期偿付的金额约达到1.84万亿元。2009年启动的大规模信贷,在2012年迎来了偿债高峰。
在如此背景下,2012年二季度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偿债高峰到来、投资冲动高涨呈现出“三碰头”的局面。
张国俊称,在投资需求高涨、融资渠道收窄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的迅速扩容,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另辟蹊径,借助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成为当前地方融资的一个新的显著特点。
统计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城投债共发行401只,总额4713.7亿元,已超过2011年全年4257.4亿元的发行规模。通过城投债的发行,地方政府融资途径由单一银行信贷方式转向金融市场,市场化的约束机制有助于规范平台公司的融资行为。
然而,张国俊认为,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地方政府偿债高峰却“如约而至”,其债务规模和偿债风险值得关注。
“一方面,政府借债需要还钱,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政府目前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又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控制。多重矛盾叠加之下,地方政府能否在偿债高峰到来时顺利如约还本付息,引发担忧。另外,由于城投债所筹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准公共物品,因此发行人盈利能力普遍较差,产生的净经营性现金流有限,偿债资金严重依赖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加上大量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城投债后续可能产生的信用违约风险不容小觑。”
化解巨额地方债务风险
针对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巨额地方债务风险,张国俊在提案中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针对债务规模有多少的问题,张国俊建议需建立统一的统计口径。他表示,“地方债问题复杂,主要受制于各方的标准不统一,不同的口径造成可比性较差,参考性较低,要摸清地方债必须要有统一的权威统计口径,其紧迫性大于统计方法的改进等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财政部2012年9月下发《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推广运用的通知》,地方政府正在加快该项系统的对接和运行工作。
而在债务风险防范方面,张国俊则建议建立统一的地方债监测和风险控制体系。“当前最需要尽快建立政府性债务的监测体系和风险控制标准,将政府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义务的各类债务纳入政府性债务的监控范围,设定政府性债务风险控制指标和标准,并对政府性债务实行余额管理,使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另外,他建议通过债券市场进行阳光融资。一是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可以成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支持地方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二是建议“积极推动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
“经过一轮对现有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后,保留下来的地方融资平台很大一部分是市政建设、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类企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可以通过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的手段,让资产流动起来,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融资渠道,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流动性风险。”张国俊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