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购期限拉长,降准预期消退
时隔近10年,央行重启28天期逆回购。央行拉长逆回购期限,不仅增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也使得市场的降准预期进一步消退。
在13日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总计开展55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350亿元7天期和200亿元28天期两种期限,中标利率分别为3.35%和3.60%。其中,28天期逆回购是在时隔近10年之后再次“出手”,上次使用还是在2002年12月31日。
假如央行13日进行14天期逆回购操作,资金到期日为9月27日。而实际展开的是28天期逆回购操作,资金到期日则在10月11日。因中秋和国庆假期,9月30日至10月7日国内主要金融市场休市。分析师称,央行此举意在增加跨季跨节资金供应,以增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
13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延续上行趋势,但涨幅有所放缓。数据显示,隔夜利率上涨8.5个基点至2.6833%,7天利率上涨0.04个基点至3.435%,14天利率微跌0.75个基点至3.2975%,1个月期利率上涨5.79个基点至3.9246%。长期利率中,3个月期、6个月期和9个月期利率上涨,1年期利率微跌。
交易员认为,从各利率的走势看,当期资金水平仍在可接受范围内,而随着季末临近,预计包括28天品种在内的逆回购操作量将逐步上升。总体来看,资金面出现大幅异常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WIND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逆回购1650亿元,可用于对冲的到期央票100亿元,正回购到期150亿元,再减去共计1320亿元的逆回购投放量,本周实现资金净回笼80亿元。
“28天期逆回购更多是功能性的,主要是满足跨节资金需求,因为国庆长假较长,银行备付要提高,跨季资金会紧张。”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滚动逆回购也能达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降准预期在逐渐消退。一方面,央行希望在货币市场利率上更有话语权。逆回购利率对市场利率有一定的价格信号作用,在货币市场紧平衡状态下,逆回购利率容易成为相应期限市场利率的底线。另一方面,逆回购的信号意义远小于降准。央行对房地产市场的反弹还保持着相当的警惕。
有交易员表示,央行拉长逆回购期限,增强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性,也使得市场的降准预期进一步消退。
事实上,从此前恢复14天期逆回购,到压缩逆回购利差,再到重启28天品种询量,在过去一个月里,央行拉长逆回购期限的意图已充分显现。只是由于近期资金面处于稳中略松状态,机构一直没有上报28天期逆回购需求,致使其始终处于询而未发的状态。但12日央行在例行询量过程中,特意取消了14天品种,引导机构需求向28天品种倾斜的意图十分明显。加之季末和双节临近,机构对跨季跨节资金需求逐步上升,共同为28天期逆回购的重启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