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指标有利于促进直接融资发展,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发挥好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的作用
9月11日,央行于上午10时发布了8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下午16时发布了8月金融统
2011年起,央行正式统计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这位负责人指出,2010年12月和2011年12月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11年3月和2012年3月两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新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该负责人指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该负责人强调。
这位负责人表示,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提出是我国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对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一是有利于促进直接融资发展,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发挥好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二是有利于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较快。表外业务资金最终都会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投放于实体经济,而这些金融工具都已包含在社会融资规模中。
三是有利于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市场化改革。社会融资规模能够将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发展。
四是有利于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当前通过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的不仅仅有人民币贷款,还有债券、股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方式。社会融资规模能够多角度地反映各类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状况,反映金融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2002年到2011年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2.83万亿元,年均增长22.9%,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率高6.1个百分点 .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27.1%,比2002年提高1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