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公司穆迪日前表示,随着中国的利率环境日趋市场化,银行目前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可能面临挑战,包括业务战略、风险监控和治理等。
有关挑战包括银行在利差方面承受的负面压力
展望未来,穆迪就2013年的模拟情景显示,在净利差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达到10-13个基点,使净利润减少人民币796亿元(126亿美元).
此外,流动性管理方面也会出现挑战,原因是利率市场化促使银行客户寻求更高的存款利息,对银行资金来源造成永久性的市场波动性。
该报告也提出,银行会逐渐转移至风险较高的借款人和复杂的业务,因为随着净利差的缩减,银行为了维持盈利而增加对高风险借款人的放款,或参与复杂的业务活动。
穆迪评级的中资商业银行总计13家,占金融体系贷款的60.5%和存款的63.6%。这些商业银行的个体信用实力区间介于D+/ba1至D-/ba3。评级展望均为稳定。
穆迪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胡斌称:“这些顾虑是目前中资银行个体评级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中资银行仍可维持良好的财务指标,但在利率逐步市场化下的适应能力尚未通过验证,同时也可能有其他不确定因素,例如政府未来采取市场化措施的先后次序等。”
胡斌在穆迪发表题为《中资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不止于利率风险》(Chinese Bank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Brings More Than Interest Rate Risk)的新报告时表示,目前中资银行因经济增长放缓而出现了资产质量恶化的问题,而利率市场化也会构成挑战。
胡斌称,另一方面,这些挑战会扩大银行间的差异,原因是每家银行独立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在不断演化的竞争格局中的定位将显得非常重要。国内银行业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但基于近期的政策变化,受评银行目前的个体评级区间在日后可能得以扩大。
胡斌的这篇报告源于今年6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穆迪视之为加快利率市场化的举措。
“这方面的发展具负面信用影响,对于中资银行可造成多个层面的潜在挑战,因此将成为我们评估中资银行时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胡斌说,“特别是,我们注意到中资银行已增加对中小企的放款,此类客户让银行可维持接近或甚至高于基准贷款利率的放款回报;不过,如近期的银行业绩所示,这些业务可能会产生较多的资产质量问题。”胡斌说。
该报告称,观察近年的情况,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在进行。穆迪一直认为,中资银行近年推出的许多结构性存款和财富管理产品均可作为存款的代替品,实际上可视为放宽利率管制的另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