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效应开始显现。截至10月29日,已公布三季报的十家上市银行中净息差环比下降的有六家,分别为平安、宁波、华夏、农行、招行、中信;四家银行环比上升,分别为南京、光大、建行、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净息差收窄从三季度已形成趋势,只是各银行收窄的程度和节奏不一样,未来特别是明年会更加明显。
一位股份制银行行长指出,企业存款定期化,商业银行负债成本高企,是导致净息差收窄的最大原因,“这种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今年三季度以来,大约有40%的活期存款都转为定期化了。”
存款定期化影响显著
根据资讯的统计,有6家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其中平安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宁波银行下降0.3615个百分点、华夏银行下降0.1739个百分点、农行下降0.03个百分点、招行下降0.07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下降0.07个百分点;南京、光大、建行、中行环比分别上升0.0849个百分点、0.0476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目前宁波银行以3.1085%的净息差在十家银行中居于首位,中行以2.12%的净息差排列最后。
同比趋势上看,十家银行中,中行、光大、建行、农行、宁波、招行六家银行净息差比去年同期上升,平安、南京、华夏、中信四家同比下降。
净息差收窄的迹象已越来越明显,市场的共识是未来将进一步收窄。
“明年会更明显,”上述股份制银行行长对记者表示,“尽管目前仍有部分银行净息差环比上升,不过这是暂时的,明年肯定集体降下来。”
他分析,部分银行三季度末净息差上升可能因为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比较大,银行在这些领域的定价能力较高,也可能是因为高息差的金融产品做得比较多,并且以利息收入而非中间收入的形式反映在财务报表上。
但随着监管政策加强,借助信托受益权、银证理财合作等提高息差收入的操作空间不会太大,尤其是随着企业成本核算能力加强,银行负债成本不可避免的上升,生息资产收益率相比付息负债成本率将会下降更快。
“商业银行明年的净息差肯定受到更大影响。”该行长表示。
他的感受是,今年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十分明显。“包括财政存款、大客户存款过去都是活期比较多,现在基本都是存定期了。这对银行负债成本是很大的影响。”如企业出于资金加强管理的需要,一般存一年以上定期,而地方财政存款过去是活期,现在期限长的有存四、五年。
目前活期存款利率为0.35%,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0%,部分银行上浮10%达到3.3%,活期转定期对银行负债成本影响显著。
提升空间有限
负债成本上升的同时,来自资产端的收益率下行进一步压缩息差空间。
上述行长指出,受6、7月份央行降息因素影响,该行新发放贷款利率有所回落,另外,由于企业库存压力尚未减轻,银行也面临有效贷款需求不足的情况。
上述行长表示,“贷款方面,除了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其他的(贷款)定价根本提不上来。”
在经济下行、企业需求疲弱情况下,银行只有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溢价能力等来提升或者维持净息差水平。
不过提升的空间可能有限。鲁政委指出,未来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应对方案有两条,一是贷款向小微企业、零售等更有定价权的领域倾斜;二是提高非利息收入的占比。
不过现实条件下,这两条路都不容易。“这两条路都有一个问题,由于基础设施不具备,银行想做而做不了。比如小微企业未建立征信系统,而非息收入大量存在于分业监管下银行的业务准入之外,但是目前综合化经营、混业经营推行缓慢,束缚了银行。”鲁政委指出,这些现实障碍会让银行的净息差水平下降地更快。
鲁政委还表示,当前银行2.6%左右的净息差水平并不高。“虽然中国目前存在利差保护,但是净息差和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和历史数据相比并不高。目前全球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净息差也为2.6%,低收入经济体的净息差则表现更高。”
“明年所有的银行净息差都会下降,下降幅度至少20%。”上述股分行行长预计。
鲁政委补充道,“净息差在利率市场化开始的2到3年内,都是收窄的,此后大家趋于理性,三年之后净息差开始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