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专栏中,记者大胆地提出一个预测:香港股市最迟将在今年11月底之前大幅调整,理由是海外的对冲基金积累了大量的空头,它们希望能在股市的下跌中分一杯羹,从而弥补自身欠佳的业绩
当时,数据显示,几乎有高达90%的对冲基金跑输大市,同期的标普指数上涨8.3%,而对冲基金的收益率仅微升1.3%。此举导致今年第三季度有155.6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对冲基金。
不过,这一周来,香港股市依旧亢奋,令不少读者对记者的预测产生怀疑。一位杭州的读者来电表示,他坚信港股将在年底创出今年最高位。其实,记者本身并不热衷预测,正如当年揭露欧亚农业黑幕的知名分析师张化桥所言,你可以预测时间,也可以预测价位,但不要同时预测两点。
所以,在此,记者仅预测时间。
在即将到来的11月中,香港股市下跌的原因将很多,有恒指连续上升6周后必将出现的调整压力(这一理据出自著名的江恩理论,他统计了近百年的股市),有未来A股走向不确定对港股造成的影响,也有国际资金流的转向,等等。
但是,记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国际资金流的转变。在记者从事投资的初期,与大多数投资者一样,每天开市前,只分析两个市场的数据,一个是中国内地的,一个是美国的。根据摩根士丹利此前的报告,内地和美国市场对港股的影响相若,几乎都是40%。不过,从去年开始,香港市场有了新特点,那就是,国际资金流对香港的影响正在加大,来自欧洲和新兴市场的资金正在改变港股的原有生态。
某种程度上,近一周港股在21000点水平上再次急升800点正是全球资金追落后的结果。截至10月25日,香港银行体系的港元结余已上升至1600亿港元,香港金管局在一周之内已连续三次在市场中抛售港元以维护强方兑换汇率7.75。而摩根士丹利更预测,可能有1.5万亿港元的热钱流入香港。这是因为,与欧美股市相比,香港股市的估值明显较低:美国道指距离2007年金融危机前的最高位不到300点,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也接近15倍,但是香港的平均市盈率还不到11倍,这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自由度较高的经济体中是屈指可数的。
资金大量进入香港的结果就是,估值较低的股票几乎尽数被关注。其中,一个最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低于1港元的H股全部消失。10月24日当天,东北电气H股就从0.81港元飙涨至1.29港元,涨幅高达59%,52只A+H股中再无“仙股”。
并且,这种趋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可以代表美国资金流向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债王”格罗斯今年8月底之前,已将美国债券的投资比例从33%下降至21%。这种大规模的持仓比例变化显示,美国的资产收益率已大幅下降,大鳄们必须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估值低的亚洲市场自然成为首选,而香港没有任何金融管制,更是首选中的首选。然而,记者还是要提醒一句,大型基金在买入股票时,往往还会持有同等比例的对冲空单,一旦有风吹草动,空单就会倾巢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