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代市长杨雄27日在此间说,上海按照国家部署,将试点建立自由贸易园区。
他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披露了上述信息。“建立自由贸易园区”被列为2013年上海市政府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了解,上海已正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如获批,这将成为中国内地首个自由贸易园区。
根据《京都公约》,自由贸易园区是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20多年前,中国内地第一个保税区在上海外高桥成立。时至今日,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在内,中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已有约110个。
不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海关通常监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相关领域进行改革的呼声渐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泊溪认为,建设自由贸易园区是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今年上海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园区正当其时。”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曾炜说。据分析,如果上海能够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将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并且,随着园区内贸易逐步自由化,相关的金融配套服务也要跟进。这将推动跨境金融业务、国际贸易结算的开展。
目前,外高桥保税区与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一起,组成了上海综合保税区,“港区联动”效益明显。2012年,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贸易额预估在1000亿美元之上,高居中国内地第一。
WTO事务专家、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上海在自由贸易园区立法及相关规则设置上先行先试。万曾炜透露,从园区的设立到完善各项功能,可能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