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好的企业,不可能靠低廉的劳动成本而实现国际化企业的目标。去年格力一线工人每人年终奖励平均15000元,加上他们日常工资远远超过五万元。今年格力员工的工资人均涨幅在20% ]
迈进千亿大关,这是格力在进入“董明珠时代”的第一份年度成绩单。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格力未来的目标将是一个高难度动作,预期每年以200亿元的目标增长。今年,格力员工工资人均涨幅达20%。
“目前最大的挑战是自己的思维,有多大决心做多大的事。”董明珠说,2013年,格力坚持技术创新的总战略不变,但产品正在实现多元化。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全年格力营收超过1000亿,今年的目标是多少?格力如何为下一个千亿级目标市场做努力?
董明珠:格力今年的目标是一个高难度动作,预期每年以两百亿的增长目标发展。尽管格力是专业化企业,但产品已经实现多元化。例如格力产品利用压缩机技术原理制造的空气能热水器,改变了过去人们用电和煤气的热水取用方式,而且是这些产品3~4倍节能 .
2013年,我们坚持技术创新的总战略不变。同时格力也在不断延伸自己的产品,比如中央空调,一般而言风声是比较大的,格力的新技术可以实现中央空调像家用空调一样无声。特别是格力开发的中央空调的变频直流微型机,最大的特点就是节能,同等条件下如果别人的产品花费1000万电费,格力的产品只要600万,将实现很大的资源节约。
日报:伴随家电行业以旧换新、下乡补贴等多种促进消费政策的陆续到期,从格力角度来讲,如何看待未来国内家电市场的发展?
董明珠: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来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希望拉动内需,帮助企业有稳定的生存。但作为我来讲,这种政策毕竟是有时效性的,长期存在是不合理的。而且从过去两年情况看,财政钱是拿出来了,但实际受益人并不一定完全是消费者。
以空调为例,有多个能效等级,我们也发现有些企业以次充好,低能效冒充高能效从而拿国家的财政补贴的情况。格力在空调行业市场领先,但格力的产品在市场上卖出去的二级能效产品远远高于一级产品,一些小企业卖出去的全部是一级产品,不言而喻肯定有假。所以国家的财政支出并没有完全真正落实到消费者市场当中去,而是一部分流到企业当中。当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到期后,有的企业马上就亏损了,足以说明它的利润来自国家补贴而非技术或市场的销量。
日报:在美国“再工业化”的浪潮下,制造业开始出现回流,从格力角度来看,这对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带来怎样的挑战?格力自身如何控制企业成本?
董明珠:市场挑战永远存在,但最大的挑战还是自己,不是别人。企业的成本来自管理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设计成本。三个条件中最不可控的是材料成本,但不能因为材料成本的变化去选择低劣成本,这个不可省也不能省。
可控的是设计成本和管理成本。我们可以用思维的变化和自己的能力变化解决设计成本。
在管理成本方面,去年格力做到一千亿,我们有十几个生产基地,讲出来很多人不相信,格力十几个生产基地去年全年的招待费加起来没有超过500万,曾有一个老市长来格力参观,他的工作餐也只有6.5元。成本的节约也为国家税收和格力自身利润提供了很好的增长和保证。大家都在说家电行业利润低,一般2~3个点,格力去年一千亿,利润达到了7~8个点。
日报:人力成本呢?伴随人口红利的衰退,这对格力会有影响吗?
董明珠:去年格力一线工人每人年终奖励平均15000元,加上他们日常工资远远超过五万元。作为一个好的企业,不可能靠低廉的劳动成本而实现国际化企业的目标。我主张不断给员工加工资,但我不允许员工跟我要工资,这是一种文化,作为一个员工应该想的是怎么为企业做贡献,作为领导人应该想的是怎样让员工生活得更好,两者之间都有自己的追求。今年格力员工的工资人均涨幅在20%。
日报:如何看待实体店和电商之间的竞合关系?格力是否感受到来自电商的冲击?
董明珠:两者都不可缺,电商是一种新兴的运营模式。但空调行业有特殊性,比如供热水、地暖、冷气、饮水等一体化的完整设计。门店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放心的系统的服务,一万多家店不可缺少,创造财富是为了让所有人生活得幸福起来,如果都转移到电商把一万家店面砍掉的话,是不负责任的,怎么把门店运营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格力对于网上渠道会有打算,还没有实施,网上销售占比现在来讲很少。今年的重点还是如何让格力一万多家门店的所有人员变成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