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到底在哪里,地方政府的造城运动是否已经偏离了经济的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曹建海就此点评。
曹建海:今天讨论的主题就是经济发展不能依靠盲目投资。去年下半年有一个一万亿投资计划,经济有了回升的趋势,但是各地也开始出现了造城运动,主导的都是地方政府。这样的造城运动对于地方的投资增长是非常快的,对经济增长指标的拉动也是很快的,但是这种增长是不是可持续的。
我们的经济增长不能依靠地方政府来主导,因为地方政府的很多投资事实证明是预算软约束,缺乏预算约束缺乏责任问责和监督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很多投资最后导致豆腐渣工程,这种现象比比皆是。由于地方的造城运动,由于房地产开发运动,我们还人为制造了一种重化工业优先增长的这样一个事实上不成立的规律。
目前地方政府包括一些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盲目投资,一些基础的要素价格没有很好的定价,导致一些价格过低,比如说工业用地价格过低,劳动力价格过低,环境排放的价格过低,一些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在融资当中成本过低,而相应的可能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由于这样一个体制性的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使得占据主导地位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开发商就可以获取一个体制性的巨大利益。所谓的什么重化工业红利,所谓的劳动力红利,甚至叫做环境红利,都是以价格扭曲,都是以要素的所有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为代价的。房地产商由于体制性原因可以采取预售制,目前的预售甚至到了刚开工就可以卖房的地步。
这三个主要投资方都成为目前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们的调控往往以增长作为主要目标,对于充分就业,对于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这些目标往往缺乏相应的重视,这样导致了经济增长虽然保住了,但是其他的指标被扭曲了,这样的经济增长事实上是一种扭曲的增长。
所以说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仍然需要进行升级转型,要把经济增长的动力由盲目的投资转向一个理性的消费。未来我们政府要推动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市场化建设,使得土地资金,劳动力甚至环境、价格都逐步的走向市场化,补偿的相应的成本上来。但是前提要保护要素所有者的相应权益,比如说对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的保护,对于劳动力劳动者权益的相应保护,对于公众环境权益的保护,以及对于公众资金的权益的保护。
未来的增长应该要保证经济健康的前提下再追求增长,如果经济不健康,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由政府主导,而且是粗放性的,那么应该要不计代价把速度降下来,而不是不计代价去追求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