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一季度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此,专家认为,在二季度甚至未来更长时间内,产能过剩都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产业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长春认为,频频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说明相关的运行机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张长春认为,部分传统产业如炼铁、炼钢、有色金属冶炼中的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即使企业徘徊在破产边缘,但因考虑到企业破产倒闭可能引发就业等问题,有关方面常常会想方设法维持其生存。这就导致市场竞争机制难以充分发挥择优汰劣的作用,落后产能淘汰不了。
业内人士认为,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如不能及时得到化解,将引发恶性竞争、效益下滑等问题,如任其发展还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经济危机。
为此,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工信部将继续推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工作,特别是要“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信部将对产能过剩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有效措施,力争消化一批产能、转移一批产能、整合一批产能、淘汰一批产能。
业内人士介绍说,缓解产能严重过剩的近期措施,是利用过剩时期产品价格低廉的有利时机,适度上马一批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民生类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棚户区改造、城镇地下公共设施、通村公路、防灾减灾工程、生态环境治理等,通过扩大内需消化一批产能。同时,推进兼并重组、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加码”。
但业内人士同时指出,根治产能过剩问题的长久之策,还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纠正资源错配的功能。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明确提出:“要尽快改变依靠行政审批的管理方式,转向更多依靠落实和强化规范政策标准等措施,加强引导和监督,从源头上遏制企业进入产能过剩的阶段,积极推动完善市场机制和减少政府的干预,加快要素价格形成的机制和资源税的改革,规范各种投资优惠的政策,形成对地方和国企的有力约束,从体制机制上消除企业进入的动力和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