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让市场机制为经济转型注入“源头活水”

2013-5-16 7:16:38东方财富 【字体: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

  李克强总理在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时的上述表态,不仅意味着新一轮转变政府职能的大幕已经拉开,更重要的其实还在于“市场主体”地位理性的回归。政府机构职能转变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而让市场发挥主体作用,一方面需要政府从冲锋陷阵的经济主战场退出,回到市场与政府边界清晰的应有位置上;另一方面,政府不越界、少干预,充分让市场机制去优胜劣汰。可以说,这本是一个基本的守则,但政府发展经济的冲动破坏了这个规矩。现有的许多经济问题与发展矛盾,无不与这个原则立场的严重错位直接关联。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现预期目标要依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的惯性思维又有所抬头。这显然就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继续,全然无视那个“恶性循环”的起点:民间投资不受重视,制约无处不在,政府投资大行其道。于是,内需不振、市场信息紊乱。民间投资有钱无处投、想进进不去,政府却像一个守门人,严格审查着每一个项目及其投资者的身份。已有的教训告诉我们,现在以及今后的问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

  即便从当前产业过剩的钢铁、水泥等行业来说,结论依然如此。政府自以为比市场高明,层层前置准入门槛、紧紧抓住项目审批权不放,干预市场成为常态。结果是,钢铁、水泥等项目都经过了政府审批的行业,多年来恰恰没有管住管好,反而屡次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相比之下,家电、服装等行业早已走上市场化轨道,不用政府审批,靠市场决断的产业,却没有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相似的例证说明,相关产业的市场失灵,并非市场机制问题,政府的项目审批制度难辞其咎。企业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27个部门、50多个环节,时间长达6—10个月,这影响的不只是效率,其阻碍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的后果显而易见。政府包办了该由企业负责的决策,消耗了公共资源,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又制造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当前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相当紧迫,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一个关键。可是,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只增长8.3%,4月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落到了51.1,这些数据表明,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缓慢。那么,是什么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很明显,最大的障碍是体制机制问题,是行政性垄断、审批过多的问题。市场准人门槛对于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而言,只有不当干预的负效应。

  就业问题在当前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就业已占城镇就业80%以上,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不过,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同比下降6.7%。原因不难找到,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是一回事,对于企业注册登记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又是另一回事。不能不说,正是行政审批可能毁掉了一批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岗位。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这是中央政府的决心与态度。正如总理所强调的那样:要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必须转变职能、下放权力,下决心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打破市场分割与垄断,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企业和产业在竞争中优化升级,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