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温州市官员一语道破不良贷款“高烧”不退的杀手

2013-6-3 6:58:35东方财富 【字体:

  来自温州市银监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温州持续20个月“高烧”的不良贷款率4月首次“刹车”,下降0.09个百分点,5月份没有反弹。温州市银监局副局长钱敏认为,值得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长期以来,银行贷款结构“短期化”是造成贷款不良的一大“杀手”。

  不良贷款率上升严重伤害温州

  温州自2011年7、8、9月发生民间债务危机以来,银行贷款不良率从长期居全国地级市低位的0.37%骤然爆升,并20个月持续飙高。来自温州市银监局的数据称,截至2013年3月底,贷款不良率已达4.01%,形势十分严峻。

  温州经济面临的“倒逼”困境是,一头各大银行纷纷抽贷、压贷,另一头各大银行的总行认为温州的金融生态环境逆转、退化,纷纷上收温州分行贷款审批权限。如过去5千万元的审批权,上收后只给2千万元。

  “如果一味抽贷、压贷和权限上收,将导致金融生态环境越来越差、恶性循环。若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或投入不足,贷进来的钱又还不了,这样企业死的更快”。温州市金融办的一位官员说。

  控制不良贷款的主体是银行与银监部门,但温州市委市政府强烈感同身受,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已对温州金融环境、实体企业、金融改革、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伤害,政府应积极“出手”。

  探索社会化处置新机制新途径

  2012年9月,温州市委、市政府组建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市、县两级均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6个工作组。建立了处置会商、协调沟通、任务交办和督查通报等系统工作机制,实施资金帮扶、协调帮扶、政策帮扶有力措施。

  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化处置途径。有两家企业负债华夏银行温州分行共计4400万元,银行启动了司法拍卖抵押物的清资程序。但是,该程序走下来至少要半年,这笔债务就成了不良贷款。温州金融改革创建的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在银监部门的支持下大胆创新,愿替银行“买单”全额“吃进”债务,一夜之间使银行的不良贷款消化为零。公司总经理黄永平说,“信通”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司法和市场化运作平衡财务并从中取得可观收益。

  各家银行各显神通。他们借助司法手段直接向企业清回贷款。对一些经营尚好的企业继续给予转贷资金。对一些实在无法回收的死账、呆账用银行拨备金加以核销。将部分不良贷款上划给上级行,由上级行在全省或全国的“大盘子”中消化处置。将部分不良贷款“打包”折价卖给长城等四大国有资产处置公司,以回收部分资金。

  司法部门加大恶意逃废债打击力度。各级法院创新金融债权保护工作,建立金融担保物权直接实现机制,仅此项工作今年1-4月化解不良贷款7.06亿元。

  各银行同时加大信贷规模的投入(做大分母),在“分子”(不良贷款额)不变的情况下,使不良率“物理下降”。截至2013年4月底,温州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为7127亿元,比年初增加80亿元。

  通过政府、银行、银监、司法、公安、企业多方合力,温州今年一季度化解银行不良贷款21.26亿元,预防新发不良贷款100多亿元,帮助风险企业落实续贷资金3000多万元。

  贷款“短期化”造不良贷款

  温州市银监局副局长钱敏分析认为,温州爆出不良贷款有其深刻的原因:大环境是温州发生了民间借贷危机,以致这场危机向银行业蔓延、传导,催生银行借贷债务高发,导致不良率直线上冲。

  多年来,温州土地资源匮缺,土地价格奇高,这在客观上逼使一些企业“脱实向虚”,到外头炒煤、炒矿、炒房,导致资本外迁“井喷”,产业“空心化”加剧。也有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利用企业平台套取银行资金投资房地产及矿业等,这些都是不良贷款的“温床”。

  钱敏认为,值得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长期以来,银行贷款结构“短期化”是造成贷款不良的一大“杀手”。

  温州长期贷款的比例只有17%,远远低于全省35%、全国54%的水平,这说明半年期流动资金贷款的短期化突出,这是生长不良贷款的“土壤”。它使得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还款期到来时不得不饮鸩止渴,向民间“老高”高利借钱还贷,这也“培育”了“老高”市场。

  部分银行为了更快地创造贷款业绩,能快则快,这也助长了“短期化”滋长。温州市银监局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出,银行要深刻反思“短期化”贷款结构问题。要深化改革,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合理投放贷款、满足企业需求、防止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等一整套科学的信贷机制。

  他们还指出,企业家也要深刻反思。办企业要立足实业,要量力而行,要合理确定信贷规模与资金期限结构,防止盲目、过度投资。许多企业家愿意短期贷款,认为中、长贷的审批权在省行,时间长、流程多、放贷难,而短贷利率低,手续快捷,时效高。这表明他们缺乏长远眼光,没有看到经济是有周期性的,“短期化”贷款抵抗经济风波的能力相对弱得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