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本地股迎来一波大范围的“集体狂欢”,其涉及个股之广、涨幅之劲令人振奋。追索市场热捧背后的原因,除了上海自贸区、金融42条政策持续发酵之外,另一项新的“顶层设计”方案也逐渐浮现。上证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证实,上海国资国企新一轮改革方案已经基本形成,将择机发布。
据记者梳理,2008年,《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明显驶入“快车道”,资产证券化明显提速,集团整体上市如雨后春笋般层出。时隔5年之后,上海对国资国企改革重新定调,有望使上海国企进一步激发活力。
更深远的还在于其标杆意义。有市场人士称,与上海自贸区、金融42条一脉相承,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出炉,或许显示高层有意将上海打造成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
新一轮改革箭在弦上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方案已经形成,具体文件会择机发布。”昨日,上海市国资委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
从二级市场看,上海本地股近期持续活跃。昨日,上海本地股更是全线大涨,沪市涨幅超过8%的个股36家,几乎均被上海本地股占据。24只涨停个股中,包括了爱建股份、东方创业、金山开发、上海物贸、海博股份等多家上海本地企业,占比约达三分之二。
上海本地股的集体狂飙,市场更多的解读与近期出炉的上海自贸区、金融42条相关政策相联系。不过,另一推动力是,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将进入新一轮周期。
有经验表明,新一轮改革方案将会对所有国资委旗下公司产生深远影响。如今,距离上一次提纲挈领的上海国资改革制度性方案出台,已时隔5年。2008年9月,《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提出坚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加快推进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国资多层次、大范围流动,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明确产业类企业(集团)的主业,推动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等等。
《若干意见》的出台,为上海国资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生机,为之后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可操作的、又有阶段性目标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此后,上海本地股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购重组浪潮,上汽集团、百联集团、建工集团等大产业集团纷纷实现整体上市,“大集团、小公司”的原有格局得到显著改观,上海市国资的证券化水平亦逐年提高,所属企业迎来高速发展,大产业集团主营得以明晰,资源逐步向符合产业导向的领域集中靠拢。
如今,随着相当一部分集团整体上市已经成形,上海国资证券化水平的提升空间相对收窄。2012年,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上海国资证券化率目标甚至未能完成。与此同时,在解决整体上市问题之后,企业走入了后资产证券化时代,对未来国资国企的改革会有新的要求和构思布局。
由此,“进一步深化改革”成为今年上海国资的“重头戏”,同时被列为中共上海市委今年六项重点调研课题之一。与此同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与“优化国资行业布局”、“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等,都是今年上海市政府的重点工作。
昨日,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一位专家对记者称,新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确征求过专家意见,其推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上述“六大重点课题”的调研成果,“是对改革的系统性推进。”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本次国资国企改革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从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动向看,从自贸试验区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42条,再到即将推出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从对外开放到对内开放,从宏观环境到企业经营,可谓系统全面。
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从近期政策发布看,上海自贸区、金融42条、国企改革政策应该是一套组合拳,“依我们判断,高层很可能有意将上海打造成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且在政策上考虑到了未来复制和推广的可能性。”
按照这一逻辑,此轮上海国资国企的改革,似乎有一种先于全国试行的“示范”意味。
多领域或成改革“抓手”
主要有整体上市、内部管理、产融结合、市场化体制机制、“走出去”打造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激励机制、经营者持股、科技创新、传统品牌发展等方面
从各方反馈的情况看,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只待择机发布。据上证报记者了解,新一轮改革意见的主要思路包括 “一二三四”四个层面。
其中,“一”为一个带动,即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二”为两个提高,即提高竞争力、提高活力;“三”为三个导向,即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导向;“四”为四个重点,对应为完善分类监管、深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长效约束机制以及建立公开透明的国资流动平台。
事实上,“十二五”棋至中局,上海国企转型日益迫切。一位国资研究专家告诉记者,如果说,之前国企整体上市解决了资产证券化问题,那么在后资产证券化时代,当这些大集团确立主业、集中优势资源之后,不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其活力和竞争力的问题。“以这些企业为代表,其最终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也是本次改革提出上述‘两个提高’的背景所在。”
与此同时,本次改革重点提出的“分类监管”想法亦值得关注。在当前国企改革中,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的正确分类,被视为明确国企功能定位、确定改革目标和方法、调整国有经济整体布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有利于监管部门提升监管效率。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上海国资研究院陆续走访了上海电气、上海建工、百联集团、良友集团、国盛集团等14家市属国有企业,确定“以市场化、国际化和专业化”为分类监管导向,根据企业的功能定位、属性特点和目标导向,进一步完善市属国有企业分类,并实施不同模式的分类监管。
此外,国资流动平台的动向亦值得期待。2010年4月,上海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对市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按市场化方式运作,但之后鲜有动作。“国资流动平台”的建立蕴藏着巨大的交易空间。
另据了解,尽管方案未正式出台,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上海市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就“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课题展开调研,主要关注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该次调研关注的领域主要包括整体上市、内部管理、产融结合、市场化体制机制、“走出去”打造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激励机制、经营者持股、科技创新、传统品牌发展等方面。围绕这些领域的设计,均可能成为此轮改革的重要“抓手”。
壳资源出路将多样化
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出炉,除了整体上市之外,上海国资旗下的上市平台将会获得更多“出路”,面临更多“选择”
专家分析,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将拥有更宽泛的“路径”,这一点,从上市公司中即可体现。
如果说,2008年国资改革浪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在于大集团此起彼伏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话,那么未来国资改革在“后资产证券化”时代势必有更多手段,国资“进退”更为有据,未来国资旗下上市平台将获得更多的“出路”。
今年7月2日,金丰投资因重大事项停牌,并于8月26日起正式进入重大资产重组阶段。其筹划的重大事项虽然未曾披露但已经是广为传播——房企大鳄绿地集团拟实现借壳。而按照以往上海国资的整合经验看,多数采用集团公司增发整体上市,借壳上市的案例并不多见。此外,7月中旬,飞乐股份复牌并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从事安防行业的民企中安消实现借壳上市。
如果说绿地借壳金丰尚属国资内部的“资源重置”,那么,国资对飞乐股份这一壳资源的“舍弃”,更是一种罕见的国资退出安排。从这两个案例可见,上海国资对旗下上市平台的管理亦有取舍,未来其对旗下壳资源的“安排”亦会更加多样化。此外,汇丽B停牌筹划重大事项,而其可能的方案就是浦东新区国资委将部分国资持股转让给跨国企业三林集团。若果真如此,这又是一起“国资退出”的案例。
另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是,上半年,城投控股大股东将所持10%股权转让给PE巨头弘毅,引入战略投资者,这将是国资市场化开放重组的又一重要路径。
翻看上海国资“十二五”规划,上海国资委鼓励主业清晰、资产规模大、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引进战略投资者、合资合作、整体上市等多种途径,聚合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出炉,除了整体上市之外,上海国资旗下的上市平台将会获得更多“出路”,面临更多“选择”。
存整合预期的上海国资旗下部分上市公司
公司名称
承诺内容
上海机场 | 授权公司在任何合适的时间、在履行相关的法律程序后以公允、合理价格优先收购集团公司虹桥机场候机楼和/或飞行区等提供地面保障服务的资产 |
锦江投资 | 锦江国际将消除其与锦江投资之间的同业竞争,包括但不限于:将所持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的股权注入锦江投资,或将所持股权对外转让;对上海锦江乐园的客运业务进行业务调整,或将其资产对外转让。 |
张江高科 | 对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经张江集团及/或控股子公司初步培育形成的有效优质资产,张江集团将促使张江高科在同等条件下取得优先权,即该等优质资产在条件成熟时首先选择向张江高科注入,除非本公司以书面形式放弃其优先权。 |
现代制药 | 在适当的时机,积极推进管理层持股计划,使公司管理层与全体股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
中化国际 | 如果出现中化集团直接或间接控制子公司从事业务与中化国际产生同业竞争情况,中化集团保证中化国际较中化集团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其他子公司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 |
光明乳业 | 在牛奶集团保持光明乳业控股股东地位的条件下,将通过控股、参股、租赁、承包或其他约定方式而取得经营权的关联企业按政府指导价(无政府指导价的按市场公允价)收购牛奶集团的原料奶。 |
友谊股份 | 百联集团相关承诺,如未来联华超市欲收购华联吉买盛,百联集团同意赋予联华超市不可撤销的优先购买权。如未来与株式会社罗森就将华联罗森51%股权注入联华超市达成一致后,百联集团赋予联华超市不可撤销的优先购买权,将在合适的时机按适当方式注入联华超市。 |
(责任编辑:DF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