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拍卖企业在试验区内从事文物拍卖业务
为解决有关法律规定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实施问题,共有4部法律相关规定拟在此区域暂停实施,时间为3年。
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作了关于提请审议《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内暂时停止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下称《决定(草案)》)的说明。
新华社的报道称,根据草案,在试验区内,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3部法律的有关规定,暂时停止实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高虎城说,在试验区内取消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允许外商投资拍卖企业从事文物拍卖业务等12项开放措施,与现行外资企业法等4部法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建议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试验区内暂时停止实施这些法律的有关规定。
从审批到备案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批准设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此前,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完成相关法律程序后公布。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日程,今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会分组审议《决定(草案)》。
新华社报道称,国务院建议,暂停实施上述法律有关规定的时间为3年,适用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设立的试验区。并及时对试行情况进行评估,实践证明可行的,及时提出修改完善有关法律规定的建议;实践证明不宜停止实施的,及时提出恢复施行有关法律规定的建议。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副主任、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改革的需求非常紧迫,因此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在自贸区内暂停的时间不会太长。可以期待的是,3年后应该会有新的法律法规在全国推行。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在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同时制订试验区内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此举要解决的是产业资本的自由流动问题,主要是指流入。一旦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简化程序,相关的法律规定就必须中止,这也是强化法制保障的需要。”陈波说。
不过,从审批制改为备案管理,还面临着监管衔接和风险管控的问题。
高虎城说,为加强风险管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上海市等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除及时制定和调整负面清单、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外,还将通过反垄断审查、金融审慎监管、城市布局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劳动者权益保护、技术法规和标准等手段,构建风险防御体系。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此前也表示,上海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终结审批制,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
王新奎说,上海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开放倒逼改革,因为现有体制中最难改革的就是审批制度,而上海建设自贸区就要按照国际规范来突破这一难点。
允许外资文物拍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拍卖企业在试验区内从事文物拍卖业务,其文物拍卖资质申请及拍卖标的审核工作纳入现行管理体制。
按照我国目前现行的文物保护法,“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
高虎城说,上海自贸区试点也只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拍卖企业在试验区从事文物拍卖业务,其他针对文物经营活动的管理制度保持不变,对文物拍卖资质申请及拍卖标的审核、文物出入境监管等均由文物主管等部门依法监管。
据了解,上述内容和目前在外高桥保税区内开展的文化贸易业务有关,这部分业务集中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内。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于2011年11月揭牌,是国内首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也是我国探索对外文化贸易的首块“试验田”。其前身是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成立于2007年9月。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显示,力争到2014年直接服务的入驻企业数超过200家,贸易总额超过100亿元;提供服务的企业超过2000家,贸易总额超过1000亿元。
该基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基地在过去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比如在艺术品进口方面已经与海关等部门进行了业务探索,也已经建立了艺术品保税仓库,“这也是借鉴了国外自贸区的经验,希望通过艺术品交易中心,形成艺术品产业链,引进国内外的艺术品拍卖机构,加强国内外艺术品的交流。”
(责任编辑:DF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