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自贸区申请热宜降温

2013-9-5 6:49:34东方财富 【字体: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国务院原则通过后,自贸区概念随即蔓延至各地,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天津、福建厦门、浙江舟山乃至重庆等地闻风而动,都表示要申请自贸区试点,争夺战此起彼伏。各地探索自贸区发展道路的设想,说明各地改革开放的愿望相当迫切,为实现经济转型的努力也值得赞赏。不过,新时期的自贸区发展不是早些年的开发区概念,它已经不再是一场土地、税收等优惠的“政策盛宴”。

  即便是上海获得了自贸试验区的机会,也并不意味着上海就已经马到成功。这一次自贸区的顶层设计方案,是由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讨论通过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它的定位是“党中央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特区建设、90年代的浦东开发开放,还有2001年中国加入WTO,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会是中国第四波以开放促改革的契机。三十多年来,历次改革举措在给全社会带来生产力极大解放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验与挑战,此前的发展模式也积累了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所以,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各地不需也不必争抢。自贸区建设绝不会是上海的专利,上海现在的使命是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一是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修复企业和市场的效率基础,完成向成熟市场经济的转型;二是服务于中国未来的全球化战略,参与全球价值链和投资规则的重建,促进从传统经济到新经济的升级。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前面冠以“中国”,即意味着一旦试验成功,就会向全国推广铺开,中国(天津)、中国(广东)等系列自贸区也将水到渠成。

  但在之前,我们必须冷静思考自贸区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首先,自贸区就意味着其间的中国企业会在国土之上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我国的政府监管模式也将接受全方位的考验。20年前,浦东的开发开放为本世纪初的中国加入WTO打下基础,而10多年前的“入世”也在为今天的自贸区建设埋下伏笔。自贸区试验面临的国内外条件与之前大不相同,尤其要应对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对中国的冲击。上海自贸区建设会成为中国与美国双边投资贸易谈判的底气和筹码,这就凸显试验的分量。

  其次,自贸区的重点在于服务业尤其是金融的全面开放,上海的软硬件基础固然好,但是我们依然缺乏经验。此番自贸区建设不同于早年经济特区的来料加工与出口贸易,也不同于上海浦东当年的保税区建设,更不同于中国入世之后在贸易领域面临的挑战。这次改革与开放的重点是我国金融业直接对标国际,基本上没有保留地对外开放,人民币如何国际化和提高运转效率,自贸区如何实现平等的市场准入,又能吸引跨国企业和人才真正落户,我们都没有太多经验。尤其是,自贸区金融开放对全国的利弊影响,我们尚没有完全的把握。

  其三,自贸区是深水区的改革,绝不仅仅是在经济建设有所促进,它同时对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方面、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一大考验。比如,它对于政府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负面清单的管理要求在技术领域、人才储备、制度建设都做好充足准备。所以,各地对自贸区“名额”的追捧虽有可取之处,但也要冷静地看到自身的不足。自贸区建设不是谁最先吃到螃蟹,谁就最先得来优惠、招来外资、出来政绩,甚至这种思维本身就不利于自贸区的建设。

  启动自贸区建设,上海作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实验室”,会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也将会推动各地自贸区的探索向更具改革意义的层面推进。我们坚信中央决策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必须得到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成功或失败皆有可能。所以,在试验结果出来之前,“一窝蜂”式的自贸区争夺战并不足取。

(责任编辑:DF111)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