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表示,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仍然会持续,也许用不了很长时间,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就会超过中国吸收外资的规模。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和政策扶持逐渐完善,中国企业明显加快全球化步伐,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军国际市场。尽管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运营的经验、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但中国对外投资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对外投资增长较快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7.7亿美元,同比增长6.37%。8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3.77亿美元,同比增长0.62%(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数据还显示,今年1-8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35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8.5%。我国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8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3.1%,高于全国增速3.1个百分点。
“对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势,我们仍然是看好的。也许用不了很长时间,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就会超过中国吸收外资的规模。”沈丹阳表示。
多项措施鼓励“出海”
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仍然会持续,”沈丹阳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大的因素:第一,中国的对外投资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有企业自身“走出去”的动力,也有国际市场需求的动力。全世界各个国家对中国的投资非常欢迎,最近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在达沃斯论坛期间也表示,美国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前往投资。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场的动力和企业的动力。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中国政府来说,要进一步放宽企业‘走出去’的条件。我们可以减少对有实力又有信誉的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审批事项,或者是放宽审批额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久前表示,同时,我们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这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参与并购甚至是收购。我们也欢迎外国的企业到中国来并购、收购。
破除壁垒实现双赢
统计显示,2012年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达221.6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达149.3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70.9万人,来自发达国家的雇员有8.9万人。
然而,受制于多种因素,中企海外项目受挫甚至“被叫停”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出于国家安全和反垄断的理由,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活动多番受挫。传统意义上,非洲是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但中国投资者近年在当地却一直面临社会压力。
“中企‘走出去’项目遇阻,有可能是由于资金周转、市场行情不如预期等因素,但也存在政治因素干扰和中企自身对当地市场‘理解不够’等原因。”外交学院教授周尊南建议,一方面,企业要真正重视起来,尊重当地的法律、文化乃至工人的工作、生活习惯,更要避免出现因环保评估不过关而出现的损失。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指导意见和投资预警等,同时,一旦投资项目遭遇政治阻扰,更要发挥好沟通协调能力,尽力不让企业出现损失。
实际上,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在更多地实现“本土化”,即促进当地的就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专家呼吁,国际社会应打破不合理的投资壁垒,公平依法对待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世界各国也要共同努力,争取构建统一的多边投资规则,为跨国投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进而实现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DF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