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1-11月平均,全国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6%。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研究员刘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通胀水平整体保持了低位运行的态势,11月CPI同比增长较10月份略有回落,物价上涨态势相对比较温和。刘涛认为,今年12月,物价会受到节假日因素的影响,CPI同比可能还会有小幅反弹。从今年1-11月份来看,CPI累计涨幅为2.6%,这和全年的物价调控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2013年全年的CPI平均涨幅大约会在2.7%左右。而明年CPI的上涨压力也会超过今年的水平。
食品价格引领涨幅
核心CPI相对稳定
11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92个百分点。刘涛认为,食品价格占CPI的统计权重比较大,历来都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短期来看,受到元旦、春节的节假日因素影响,蔬菜、猪肉等受季节影响较大的消费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从而导致价格上涨,预计12月份的CPI同比增幅会有一个攀升,涨幅会略高于11月份的增幅,但不会超过3.5%的全年调控目标。
本月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5.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6个百分点)。刘涛表示,近两个月猪肉价格涨幅相对稳定,其价格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之后逐渐达到了6%的涨幅高点,随后逐步回落,到11月份,同比涨幅已经下降到5%的水平。由于市场供给相对较为充足,就使得猪肉价格在今年保持了相对缓慢、温和的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对今年CPI的推动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但2014年受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影响,很可能会对CPI造成比今年更大的影响。
今年11月,我国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为1.6%,1-11月平均涨幅为1.6%。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涨幅为1.8%,1-11月平均涨幅1.7%。“今年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除了整体数据之外,还公布了一个剔除食品及能源价格之外的CPI,也被称作核心CPI。”刘涛说,由于能源和食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将这些因素剔除之后的核心CPI在今年前11个月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走势,而与之相比,整体的CPI波动幅度则变化较大。核心CPI的相对稳定说明了我国整体物价走势温和可控。有了这样一个数据作为辅助性参考,会对我们判断真实的通胀水平更加有利。
PPI负增长态势短期内还将延续
不会对CPI构成压力
2013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持平。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
刘涛表示,PPI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部分。生产资料包括采掘业、能源、原材料等,生活资料包括下游的消费工业品。上游产品的相对价格同比降幅较为明显,而生活资料的价格则保持了相对平稳的态势,甚至同比还出现了小幅正增长。由于受到大的经济环境影响,工业部门的相对低迷造成了PPI在今年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而且这也反映出,在生产环节上游的原材料、能源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我国今年的CPI涨幅逐渐走高,而PPI却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社会普遍存在一种担心,当PPI逐步由负转正,会导致CPI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对此刘涛表示,CPI的同比增幅在近三个月的增幅都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而PPI的降幅略有缓解,保持在2%以内。两者的背离也反映出了上游生产领域和下游消费领域之间存在不同的特征。PPI作为上游环节的价格,CPI作为下游环节的价格,两者的传导和关联关系在近两年来看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对于这两个数据近期呈现出不同的走势,没有必要进行过分的解读。
刘涛认为,明年的PPI同比增幅由负转正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即使PPI转正后向下游CPI的传导影响也不会特别大。PPI中的生活资料部分会快速向下游传导,从而给CPI造成影响,但其涨幅也相对较小。而PPI当中的生产资料部分权重较高但其与下游消费领域的关联并不十分的紧密,传导效应需要经过很多的传导步骤,所以对下游CPI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责任编辑:DF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