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11年,长沙城市规划再翻新,“大长沙”格局初现。
据国务院近期批复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规划》),长沙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比2003年获批的规划增长71.4%;城市建设用地控制目标,为原规划的2.49倍,已超过武汉市2010年获批的用地控制目标。
湖南省社科院前院长张萍认为,《规划》符合长沙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近年长沙经济发展增速在中部省会中靠前,其城市功能和区位条件也在发生变化,另外长沙作为省会,也亟待提高在湖南省的首位度。
城建用地控制目标超武汉
相对于2003年规划版本,最新版《规划》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目标以及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等方面,对长沙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根据批复,长沙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扩大到4960平方公里,比2003版规划确定的2893平方公里,面积增长了71.4%。另外,旧规划中,长沙的控制目标为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264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53平方公里以内。最新规划中将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目标提升为62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扩大为629平方公里,分别为旧规划的2.38倍和2.49倍。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中部省会城市都在陆续修改规划。按照2010年获批的最新《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武汉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变为8494平方公里。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02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内;在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确定了郑州市744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而最新批复的长沙城市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已超过武汉和郑州。
长沙市政协委员、高级经济师江跃龙称,2011年长沙市的望城县改为望城区,其它市区也在往周边的县扩张,城市扩容趋势明显。
早在2011年启动规划修改时,长沙市规划局人士即解释,长沙市2010年GDP达到4500亿元,超过了旧规划对2020年的GDP预期;2009年末,中心城区用地规模约350平方公里,超过旧规划对2020年用地规模的预期。
谋新定位
新规划的出台,有利提升长沙整体地位的提升。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充分发挥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的要求。这一提法被湖南省列入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长沙则将长沙定位为新格局下湖南的“首位城市”。
张萍则认为,从目前长株潭的发展态势和长沙自身的发展来说,长沙城市面积的扩容符合客观规律。他预测若不合理规划和控制规模,到2020年长沙市人口突破2000万都有可能,提升长沙经济的首位度,对于带动湖南经济乃至长株潭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湖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者朱翔认为,长沙城市功能近年已得到整体提升。就交通方面来说,京广高铁和预计明年通车的沪昆高铁,在长沙南站形成“十字形”,使长沙成为高铁枢纽城市。另外,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也长期居中部第一。
当然,从国务院的批复来说,长沙的定位和旧版无异,仍是“湖南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同时,在全国大中小城市都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摊大饼,是许多城市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位参与过长沙相关工业园区调研的学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长沙市也存在少数企业划地圈地的苗头。他表示,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产业支撑,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另外,长沙城市病已初步显现,城区拥堵严重,打出租车之难超过北上广,应在新规划中解决。
(责任编辑:DF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