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记者获悉,长沙拟联合南昌、武汉、合肥等3个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共同向国家申报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 。在此次全国人大会上,长沙市长胡衡华、长沙副市长何寄华等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上述建议,并呼吁国家给予支持。
消息四市拟联合申报跨省自贸区
6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在今年2月召开的第三届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上,南昌、长沙、合肥、武汉四市书记、市长齐聚一堂,围绕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境保护联防联治、产业合作、社会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提出具体合作事项,并对共同申报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达成了共识。
根据共识,南昌、长沙、武汉、合肥同属中部内陆地区,四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协同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社会文化趋同。随着城市间合作对接机制不断完善,区域间投资、贸易、市场等要素流动日趋频繁,企业合作、人员交流日益密切,4座城市互联互通初具雏形,具备了共同申报自贸区的基础和条件。
在此次全国两会期间,长沙市长胡衡华、长沙副市长何寄华等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长沙拟联合南昌、武汉、合肥等3个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共同向国家申报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3月5日下午,安徽代表团全体会议后,合肥市长张庆军也透露,合肥正在与武汉、长沙、南昌一起申报内陆首个自贸区。
现状长江中游“朋友圈”日趋紧密
事实上,在提出共同申报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之前,南昌、长沙、武汉、合肥这个长江中游“朋友圈”的关系就日趋紧密。
2014年武汉市率先成立了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与发展的办事机构,制定了《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会同其他3个省会城市,不断拓宽合作广度,挖掘合作深度,完善合作机制。
在交通物流领域,四市共同打造长江中游地区通往欧洲的铁路运输大通道;在科技教育领域,四市67所学校(幼儿园),组建了6个教学联盟;在卫生、旅游领域,四市疾病预防控制的合作和交流全面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编制,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总体指导。今年起,四地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还可异地互认。
今年2月,合肥会商会之后,4个兄弟城市在“互通互联、联防联治、异地互认、相亲相融和同城一体”等诸多方面,又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记者获悉,未来两到三年之内,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将有望实现公交卡一卡通。
专家建区域自贸区比单个更有优势
据了解,胡衡华、何寄华等代表此番在建议中提出,目前内陆地区尚无自贸区,四城市共同申报跨区域自贸区,有利于凝聚特色、规避竞争,有利于四城市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担当更重要角色,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记者梳理发现,赣鄂湘皖四省此前都表达过独自申报自贸区的意愿。即便今年的地方自贸区申报有所降温,湖北依然把申报武汉自贸区,写进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早在2013年11月,我省首次提出申报设立“昌九自贸区”。去年,我省又提出了除昌九自贸区外的另一个方案,即设立赣南自贸区。
不过,在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尹继东看来,谋划江西自己的自贸区与联合申报跨区域自贸区并不矛盾。“目前各地都在争取自贸区,沿海已经有了,中部城市很有希望在下一批脱颖而出;但由于自贸区的数量不会有很多,从区域建显然比单个成功率更高也更有优势,因为这对整个中部都是好事情。”
机遇若获批将加大我省赶超步伐
如果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成功获批,对整个长江经济带而言,会带来哪些机遇?
胡衡华、何寄华等人提出的建议认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市场壁垒,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培育和完善统一的要素市场;有利于促进区域通关协作,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还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产业集聚,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创新驱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对我省而言,自贸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拉近江西追赶其他发达省份的脚步。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跨省自贸区一旦运行,我省产业速度肯定会加快。“自贸区内,对外经济的一些障碍等就少了很多。”麻智辉说,一旦障碍少了,投资和贸易可以自由流动,江西的发展环境跟沿海就没有差异,而相对于沿海城市,江西这边的劳动力成本更低,拥有更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那么企业就会觉得有利可图,自然就会来到江西。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