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研判是否存在通缩隐忧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 4日上午在接受上证报记者独家采访时称,央行正在研判是否存在通缩隐忧,而降息空间则要看经济走势。他还表示,目前跨境资本的流动基本正常。
去年11月以来,央行已两次采取降息举措。2015年2月28日,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对称降息0.25%。此前,央行于2014年11月21日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存款利率0.25%,下调贷款利率0.4%。再上一次降息则是在2012年7月6日。
两次降息被视为降息通道的打开。在最近一次降息点评中,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预计,二季度还将再次启动降准或降息。
对于未来降息空间有多大的问题,易纲4日回应上证报记者称,要看经济走势,央行已做了比较及时准确的反应,“该做的都做了”。
值得指出的是,最近这次降息让市场更加关注去年四季度以来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的新表述。对于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的问题,易纲称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他未给予更多解释。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可以侧重松一些,比如降“三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汇率)实现稳增长目标。他还认为最近这次降息是应对全球货币宽松和我国通缩隐忧的必要之举。因为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增长分化明显,除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外,欧洲和日本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我国外部需求难有较大改善,应充分重视欧洲和日本通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带来的输入型通缩影响。
而从内部看,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转换期,靠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已经衰减,以创新驱动增长的模式确立还需要时间,这是造成当前经济增长疲弱的主要原因。
通缩隐忧是当前市场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易纲对上证报记者称,目前央行也正在研判这一问题。
对于目前是否存在通缩隐忧的问题,易纲只称,CPI不会为负,但PPI可能还会有一段时间持续的压力。对于如果出现通缩如何应对的问题,易纲称现有的政策和已经出台的政策已有所考虑。
此外,易纲4日在政协分组讨论时还表示,从基本面分析,中国的经济是稳定的,人民币可以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情况下基本稳定。
他认为,中国虽然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但全世界横向来看,GDP增速仍然较快;而从国际收支看,近来中国经常项目仍然保持了比较大的顺差;最近五年,人民币国际化进度加快,各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者愿意在资产配置上有一部分是人民币,这也说明全世界对人民币有需求;中国的企业和居民、外国的企业和居民都在优化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也奠定了人民币的重要作用。
因而,综合国际收支、贸易顺差、增长率、人民币国际化等各方面的因素来看,人民币完全可以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