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环保部长不好当
中国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环境代价,不时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引发了公众的不满情绪,对环保部门的质疑和责备也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人大代表建议,环保部也应参照财政部 ,每年向全国人大作报告;如果报告得不到通过或者连续两年得不到六成以上赞成票,部长就要引咎辞职。
因此,3月7日,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引来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会上陈吉宁一共回答了涉及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性、如何落实新修订的环保法、环保系统内腐败、土壤污染等12个问题。
虽然环保工作形势严峻、压力山大,但这位年轻的“60后”正部级官员表示“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充满信心”。除了“史上最严格环保法”于年初开始施行,为“零容忍”治污提供了法律依据,部长本人也让公众满怀期待。下面为你细数看好新环保部长的四大理由:
理由一:部长曾经是“学霸”
陈吉宁,1964年生人,做学生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在媒体的报道中,中学时代的陈吉宁“品质好、记忆力好、不善言谈”,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在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陈吉宁于1988年赴英国深造,先后在英国布鲁耐尔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就读,并获得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将“学霸”事业推向了顶峰。
7日在回答记者提问过程中,陈吉宁再度展现“学霸”本色,频频使用英文词汇。在谈及环保法的实施时,他说不能让一个好的法律成为“a piece of paper(纸老虎)”;谈及PX等事件时,他引用了“Not-In-My-Back-Yard(邻避效应)”;他还道出了环保部的PPP原则,即“prevention,prevention,prevention(预防,预防,再预防)”。
理由二:部长术业有专攻
“学霸”部长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的是环境系统分析专业,他致力于将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环境工程、规划、管理和政策研究。
陈吉宁曾主持过国家环保局“辽河流域”十五“环境规划”和“全国面源污染控制政策框架与行动方案”,以及国家科技部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此外,他还担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保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专业性毋庸置疑。
在7日的记者会上,陈吉宁也谈到要加大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的水平,“库兹涅茨曲线”“COD”等专业词汇信手拈来,让人忙不迭上网搜索。
理由三:部长心态很开放
2015年2月底,履新不到48小时,陈吉宁就完成了与媒体的首次座谈,凸显了他开明的做派和解决问题的诚心。
在记者会上,陈吉宁也谈及“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他提出,要及时公开执法信息,公开企业排污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举报权;在6月5日“环境日”,还要推出微信举报。
理由四:部长执法有力度
陈吉宁在记者会上强调,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我们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
为了落实好新修订的环保法,他一连列举了六项措施,其中不乏一些犀利之举。
他指出,新的环保法在落实政府责任、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和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突破。“但是,在具体实施上还有一些模糊的地方,我们要把这些地方进行细化。”
据他介绍,环保部正在一些地市试点怎样将环境保护纳入到干部的政绩考核中,以及怎样进行干部的离任环保审计或者在经济审计中纳入环保的内容。
“我们将开展全面的环保大检查,对于违法的特别是未批先建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我们也提出了”四个不放过“,即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陈吉宁说。
“要把守法变成新常态。”陈吉宁说。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