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WTO)向成员国通报了下任总干事第一轮竞选结果,共9名候选人中哥斯达黎加、约旦、加纳和肯尼亚四国的候选人遭淘汰,印度尼西亚的冯蕙兰、新西兰的格罗泽、墨西哥的布朗科、韩国的朴泰镐和巴西的阿泽维多这5名候选人得以进入4月15日开始的第二轮“半决赛”。WTO新“掌门”之争也因此进入白热化阶段。
本报获得的消息称,遴选委员会主席巴希尔在4月12日召集这九位候选人推荐国家的代表举行了一个闭门会议宣布上述结果。
第二轮遴选磋商从4月15日起,至4月24日下周三中午结束。此轮将在5人中淘汰3人,剩下最后两人做最后角逐。WTO要求各成员国此轮必须提交其支持的候选人名额为2名,不能多,也不能少。
WTO总干事选举是成员国主导,以“投票”的方式进行。世贸组织159个成员国都可以向WTO秘书处“口头”表达支持意向,在第一轮中大多数国家提交了四位支持人选。WTO三大主要决策机构——总理事会、争端解决理事会议和贸易政策评估理事会——汇集统计成员国意见并做出相应决定。
日内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表示,有一种非官方的预测认为,新西兰候选人格罗泽(Tim Groser)和印度尼西亚候选人冯蕙兰(Mari Elka Pangestu)胜出第二轮的可能性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连同韩国候选人朴泰镐(Taeho Bark)在内,此第二轮五人候选名单打破了此前外界的一种预测逻辑,即所谓联合国机构负责人的国籍、地区(大洲)和阵营(发达、发展中国家)需平衡分布的不成文规则。
格罗泽是新西兰现任贸易部长,从竞选起一直对外保持低调。一方面他是唯一一个来自发达国家的候选人,而很多呼声都期望新任总干事来自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WTO在1999至2002年已经有过一任新西兰总干事迈克摩尔(Mike Moore).
冯蕙兰是印尼前贸易部长、现旅游部长,来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而现任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UNCTAD)秘书长素帕猜来自亚洲,并且在2002至2005年担任过WTO总干事。
朴泰镐是韩国现任贸易部长,而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同样是韩国人。即将于8月末卸任的现任总干事拉米(Pascal Lamy)此前在达沃斯对本报表示:“我并不关心候选人来自哪个国家。我所关心的是,WTO选出对这个组织好的总干事。我能理解,(候选人的阵营问题)在外交上是需要考虑的。”
非洲两位候选人都未进入第二轮,非洲联盟官方推举的是加纳候选人艾伦·克列梅滕。拉美国家中墨西哥和巴西候选人进入第二轮。而此前被看好的拉美国家哥斯达黎加候选人、现任外贸部长冈萨雷斯(Anabel Gonzalez)出局。冈萨雷斯与WTO颇有渊源,其在2006至2009年担任WTO秘书处农业部门主任。但一位要求匿名的日内瓦人士也对本报说:“WTO内部对她在任职期间的表现,褒贬不一。”
位于欧盟“首都”的贸易政策智库ECIPE顾问罗德里克·艾伯特(Roderick Abbott)对本报说,尽管因为多哈回合谈判僵局已久、WTO的处境也并不理想,但总干事一职仍非常重要,尤其是争端解决机制运作良好。
加拿大联邦国际贸易及亚太事务部部长法斯特4月8日也就总干事选举发表公开声明,希望当选总干事的首要条件之一,是能够平衡协调发达、发展中和最不发达国家在追求多边贸易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巨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