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愈演愈烈的全球宽松大潮中,以色列央行周一意外将基准利率从1.75%降至1.5%,旨在减轻以色列货币新谢克尔(Shekel)面临的升值压力。以色列央行之所以突然作出自2008年11月以来首次常规计划外的利率决定,不仅意在抵消发现天然气可能造成的“荷兰病”风险,也与近期全球新一轮宽松潮息息相关。
所谓“荷兰病”是指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导致货币汇率上升,因而工业出口减少、国内制造业衰退的现象。
降息旨在避免“荷兰病”
以色列央行的降息决定出人意料,原本既定中的议息会议是在5月27日进行。以色列央行表示这次计划外的降息是由于新谢克尔的持续走强已经威胁到该国关键的出口行业。新谢克尔对美元的汇率上周升至2011年8月以来的新高。
除了降息决定,以色列央行在利率决议里还提到了将购买外汇:“自今年起以及在未来数年里,以色列央行将购买外汇以抵消天然气生产对汇率的影响。”央行预计到今年底将动用价值21亿美元的新谢克尔来购买外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声明中所指的“天然气生产”是指Tamar离岸气田,作为中东地区唯一没有石油储藏的国家,以色列却拥有着庞大的天然气储备。2009年,在以色列海岸发现的Tamar气田的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2010年发现的Leviathan气田的天然气储量则更加丰富。Tamar气田自今年3月底开始生产,以色列央行预计这将为2013年的以色列GDP贡献1个百分点,今年以色列GDP增幅预计将达到3.8%。
由于大部分Tamar天然气将出售给以色列企业,这减少了这些企业对美元的需求,对新谢克尔构成了升值压力。
根据以色列的政策,该行只会在汇率偏离经济基本面或市场出现混乱时才购买外汇。但天然气生产活动是真实且长期的经济因素,为何以色列央行要通过购买外汇来抵消其影响?
对此,以色列央行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天然气对于以色列经济是个恩赐。然而,国际经验显示有时候自然资源的发现对于经济有负面作用,也就是常说的“荷兰病”。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抵消这些负面影响。
全球宽松大军日渐庞大
即便为了抵消“荷兰病”的风险,以色列央行也可以再等待两周就可以做出利率决议,要知道,该行上一次在议息会议之前作出利率决议还要追溯到“雷曼兄弟”破产时。这一次又是什么让央行如此迫不及待?
以色列央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获得的重要信息是此次利率决议的基础。全球央行降息并且持续大规模的量化宽松,都加剧了新谢克尔的升值压力。”
由于此次降息决定很突然,这使得市场猜测两周后的下一次议息会议将会出现更多措施。
正如以色列央行所言,全球央行正掀起新一轮宽松潮。
为了终止15年之久的通缩,实现2%通胀目标,日本央行新任行长黑田东彦于4月4日宣布了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宽松计划,包括扩大日本国债购买规模、延长所购日本国债的期限、扩大风险资产购买量、提前推出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等。
此后的一个月内硝烟味渐浓,但各国央行似乎已开始有些蠢蠢欲动,“汇率战”一触即发。
直到欧洲央行5月2日宣布降息至历史最低,并且对存款负利率持开放态度,掀起了一轮各国密集行动的“宽松潮”:欧央行降息次日,印度央行降息25基点;澳大利亚央行5月7日降息至历史最低。
很快,新西兰央行行长在5月8日承认已在抛售本币,并警告会再次干预;同日,瑞典财长也放弃了不干预汇率的立场,称不希望本币过度升值;而波兰央行已于当日意外降息25个基点。
5月9日,韩国央行也意外宣布降息25个基点,试图以此增加出口、提振内需。5月10日,斯里兰卡央行下调回购利率50个基点至7%。当天,越南央行也将再融资利率由8%下调至7%,自5月13日起生效。
在以色列之后,摩根大通预计俄罗斯、南非和罗马尼亚也将在未来数周内加入全球宽松大军。
不过也有一些央行可能会加息,比如拉丁美洲的巴西和乌拉圭。上个月,巴西央行自2011年7月以来首次将基准利率Selic利率由7.25%上调至7.5%,成为今年4月全球唯一加息的央行。而目前最令人瞩目的正在“打退堂鼓”的央行则是正在制定退出宽松计划的美联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