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6日凌晨消息,华尔街日报(WSJ)周三文章指出,在一个互联网广告追踪和社交媒体流行使得消费者的网络隐私保护意识空前加强的时代,彭博承认特定用户数据在之前曾经可以被名下记者随意查阅,可能使得更加敏感、监管严格的金融界考虑同它保持距离。
这次的风波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以搜集和分析复杂金融数据为生的公司是否将一种植根于透明性,有时甚至是无情地效率的企业文化长期保存。
消息人士表示,至少有一个大客户,摩根大通与彭博之间有过“严肃对话”,并且正在“考虑自己的选择”。彭博在上周进行披露之后也表示,曾与数百名客户有过联系,但是没有对摩根大通的情况发表评论。
与此同时,有直接消息来源指出,管理着全球最大外汇储备的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对彭博相关可能的数据保密问题进行调查。
私有的彭博在上周披露相关问题之后一直面对严格审查。公司也宣布已经严格限制名下记者对终端用户数据的使用,包括了用户最后登录时间,首次订阅时间以及使用新闻或者聊天功能的频率等。彭博表示,从公司创立之初直到上个月,这些数据对记者们都是公开的,以便他们可以参与到客户的沟通。
彭博社是在大客户高盛集团提出投诉之后做出这一披露的。但是消息迅速引起了极大的媒体关注,从美联储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内的美国政府机构以及日本央行等彭博社的用户都对这一问题发出了质询。
彭博新闻主编马修-温克勒(Matthew Winkler)在周一通过博客文章为“我们的错误”道歉,他写道,“我们的记者不应该被允许察看任何被认为是隐私的数据”。彭博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多克托奥夫(Daniel Doctoroff)也将这个做法称为“一个错误”。
事件也显示了交易员是如何依赖作为信息来源的彭博。彭博从1982年正式开展业务,其目标是为华尔街交易员提供缺乏透明度而且时常是混乱的债券市场的集中化定价数据。彭博强调要公开难以搜集的信息,这一点也反映到了公司强调开放性的企业文化当中。
从公司创立之初,目前是纽约市市长的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就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而是和其他员工在一起办公。虽然从十多年前开始他就退出了对公司的日常管理,但是他这种植根于华尔街交易室的做法还是深深烙印在了彭博的DNA中。
在阿德菲尔大学教授金融学的迈克尔-德瑞斯科尔(Michael Driscoll)曾是长期的华尔街交易员,也是彭博服务的用户,他指出,“(迈克尔-布隆伯格)把交易室文化和风气带到了彭博。”
这种工作作风也扩展到了1980年代后期推出的彭博新闻业务中。每一个彭博新闻的记者都有一台终端,或者是能够访问其数据平台。工作日程和访问记录通常可以被其他记者查阅,这样每个人出差见过什么人,某些记者正在做些什么都可以被其他人分享。当彭博的雇员走进公司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办公室时,他的个人资料旁就会出现一条通知,其他雇员在终端机上都可以看到。
但是,开放的文化可以鼓励新闻编辑室内的合作,也可能与向华尔街出售信息服务的业务产生冲突。除了每个月收费1800美元的信息终端,彭博还为投资者保管前六个月之外的电子邮件收取服务费。前美国检察官,投资人休-卡尔弗豪斯(Hugh Culverhouse)表示,金融企业愿意“支付一大笔费用给彭博,只为了保管好自己的旧邮件。”
有这样一种共识,用户可以互相发送即时信息和电子邮件的彭博平台类似有门禁的社区,用户支付高昂的价格来换取对想法和敏感金融数据的交换。研究机构塔布集团的创始人拉里-塔布(Larry Tabb)指出,“彭博平台的用户是那些会做出重大金融决策的人,这些决策被认为是机密的。”
迈克尔-德瑞斯科尔表示,金融危机的痛苦回忆和各银行面对的监管调查造成了华尔街内部的一种“临界偏执状态”,使得这个行业对数据安全问题格外敏感。
如果有证据显示彭博滥用了客户隐私信息,将对其作为主要金融数据来源的市场地位造成威胁。尽管大银行和政府机构有着种种担忧,近期的大量审查是否会威胁彭博的终端服务销售还是不太清楚,因为这种产品的竞争实力还是被认可的。迈克尔-德瑞斯科尔甚至指出,“这几乎是唯一能用的东西。”
事件也凸显了作为面向金融行业定制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新闻媒体的彭博所面对的挑战。美国出版研究所执行董事汤姆-罗森斯蒂尔(Tom Rosenstiel)表示,数字时代使得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顾客数据,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拿着从我这儿得到的信息准备做什么?”他指出,“信任”是新闻机构的最终产品,“如果你对自己是谁保持透明,你就应该就如何使用他们的数据一事,向读者也保持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