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外 >> 浏览文章

奥巴马被指“尼克松第二”

2013-5-16 7:13:09东方财富 【字体:

  美国司法部密查记者通话记录引发舆论哗然,白宫忙于撇清干系

  “奥巴马总统觉得自己和前总统尼克松的区别在哪里?”

  在周二的白宫记者会上,面对一名记者的质问,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不客气地回答:“这样说的记者都应该去学学历史。”

  虽然白宫记者会上经常会出现记者连番发难的“不友善场面”,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嗅到周二这般十足的****味了:几乎所有媒体都将矛头指向奥巴马政府当前面临的一系列丑闻,卡尼因此遭到“狂轰滥炸”。

  其中最具爆炸性的丑闻,无疑是美国司法部“窃”美联社一事,有美国媒体将此举与“水门事件”相提并论,还把奥巴马揶揄为“尼克松第二”。

  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成员哈奇(Orrin Hatch)也表示:“华盛顿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种局面了,似乎只有在尼克松的年代才这样过。”

  白宫则迫不及待地跟司法部划清界限。卡尼周二表示,白宫官员直到周一下午看到新闻后才知晓此事,这是纯粹的司法部行为。“除了新闻报道的内容,我们对司法部密查美联社电话记录一事毫无头绪。”

  司法部密查记者通话记录

  美联社13日称,司法部通过秘密传票形式,获取了该社部分采编人员在2012年年初两个月间的电话通话记录,美联社方面已就此提出抗议。

  美联社社长加里·普鲁伊特(Gary Pruitt)表示,美联社上周五从司法部得知,司法部获取的信息涉及20多个电话号码,其中部分属于美联社记者,其他则属于该社设在纽约、华盛顿和康涅狄格州的办公室,甚至包括美联社驻国会众议院记者站打出的电话,以及美联社总机电话和公用传真机的记录。

  在这两个月中,使用遭查的20多个电话号码的采编人员超过100人。

  普鲁伊特谈及此事时怒不可遏:“索取记者的通话记录没有任何正当理由,这些记录可能显示我们两个月内与秘密信源的通讯,从而可以了解美联社新闻采访的细节,掌握我们的活动和运作,这些是政府根本无权知道的事情。”

  事实上,联邦政府索取如此多的电话记录本身就非同寻常。司法部在给美联社的信中并没有说明索取原因,也未告知是否调查了打进的电话和通话时间。

  尽管司法部拒绝解释,但美联社电话记录遭查可能与此前一连串的泄密事件有关。之前有官员在国会作证时曾指出,联邦检察官正在调查美联社去年5月初的一篇报道,以确定是谁向媒体提供了机密消息。

  在这篇报道中,美联社报道了中情局在也门粉碎了基地组织爆炸阴谋的消息,指出嫌疑人企图携带新型********搭乘飞往美国本土的航班实施袭击。其中尤为引起政府关注的是,美联社竟然在中情局行动前提前获知了这一行动。

  此外,报道还详细说明了中情局在也门的一系列秘密活动。而司法部的调查和获取的电话号码,就主要针对参与相关报道的5名记者和1名编辑。

  美联社可控司法部违宪

  “消息爆发时大家都气得难以言表,是一种失望加生气加难以置信的那种复杂情绪。觉得政府完全不拿我们当回事,并且践踏了我们的自由,我们虽然生气,但没有大喊大叫,其实心里非常厌恶。”在谈到周二当天美联社采编人员到密查事件的反应时,一名美联社记者告诉本报记者。

  目前美联社也有规定,因为处于敏感时期,内部记者不能公开接受采访。

  司法部此举首先被认为是违反了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不得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旨在保护美国新闻工作者不受到来自地方、州还是联邦任何一级政府的干扰。

  但让目前这起密查事件同“水门事件”相提并论的主要原因是,司法部在展开调查后,直到2个月后已经拿到通话记录时,才告知美联社“我们拿到你们几个记者在去年两个月的通话记录”。

  根据联邦法律的规定,凡涉及到媒体的法律传唤审查,必须得到司法部部长的直接批准。另外,一旦司法部部长批准之后,政府需要同相关方(媒体)进行协商。因此,在对待美联社的问题上,即便司法部部长埃里克·霍尔德(Eric Holder)批准了司法部的调查程序,他也需要尽早通知美联社。

  更重要的是,霍尔德本人竟在周二表示,他没有参与对美联社的调查,此事是由一名副部长负责的。

  鉴于目前司法部已经拿到了美联社在去年年初两个月内搜集新闻线索的所有细节,但直到两个月后才通知美联社,因此美联社完全有权将司法部告上法庭,指责他们违犯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同时可以要求司法部把通话记录立即交还给美联社。

  而美联社的遭遇更是获得了新闻界的广泛同情:《纽约时报》社论版主编罗森塔尔(Andy Rosenthal)用“离谱”形容司法部;《华盛顿邮报》执行主编巴伦(Marty Baron)则称“密查门”令人震惊和不安;英国《卫报》编辑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则提醒人们注意“9·11”后美国司法部门权力扩张的危险。

  争议“国家安全之名”

  “9·11”事件后,反恐成为美国社会多年来的关键词。当年的《爱国者法案》在国会几乎全票通过,似乎只要牵涉到反恐,就没有什么隐私,许多人觉得甚至是宪法赋予的权利都是可以剥夺的。

  恐惧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9·11”后美国政府和民众的反应。正如美国政论作家安德鲁·沙利文(Andrew Sullivan)在一篇纪念文章中所说的:“‘9·11’的痛苦使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我们需要承认,我们的反应几近于致命。一个虐待无辜、不遵守宪法的破产美国,已经让人难以认出,这是美利坚。”

  许多美国影视作品也反映出这一现象:包括描写监控全民的超级计算机、不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肆意拷打“恐怖分子”的小黑屋、不经审判直接执行的政府追杀令……

  为了防止新闻报道泄露反恐“天机”,奥巴马自连任后就表示,要严厉查处泄露政府机密信息的事件。

  这些涉嫌泄密的美国媒体新闻报道包括奥巴马下令对伊朗进行网络攻击、奥巴马亲自审核针对基地组织的“暗杀名单”、执法人员破获基地组织袭击航班计划等内容,消息源包括一连串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政府现任与前任官员。

  尽管涉嫌泄密,但这些猛料却经常反映出奥巴马的“反恐硬汉”形象,因此有共和党议员怀疑,部分泄密行为是白宫有意为之,意在去年大选期间凸显“反恐政绩”为奥巴马拉票。

  相比调查各种泄密,奥巴马团队如今的第一要务是自辩。一般来说,白宫西厅总是白宫最忙的办公区,特别是在这几天,公关团队正忙着向外界表明,国税局刁难茶党人士和司法部“密查门”两大丑闻绝对不是白宫“指使”的。

  “我们本来就人手不够,现在是恨不得24小时不休息,而且像国税局和司法部的问题特别难处理,因为根据法律规定我们是不能强制这两个部门做任何事情的,要是其他部门我们还能态度强硬一些,让他们赶紧自己处理好。”一名白宫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

  在谈到美国司法部密查事件时,卡尼周二说,奥巴马总统绝对相信记者具有“不受约束”的权利来进行调查性报道,但总统也认为,有必要“确保国家机密信息不被泄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